接著上次(一年前)的成員成長的話題,有了相對統一的判斷模型,對於成員的升級,能否提供如遊戲中打怪升級一般絲絲順滑的升級體驗呢?我很想回答可以,但我的經驗、認知讓我無法說出這句話。下面是我原本打算分享,後來又隱藏的一頁ppt:
先來聊聊針對這個升級階段的簡單描述,階段一,“努力地做事”,是一個入門階段,從不會到會;階段二,“正確地做事”,是一個熟練階段,從會到好;階段三,“做正確的事”,是一個昇華階段,從好到破。
努力地做事
在校寶的話,這個階段基本對應著P3P4層級的同學。在這個層級的同學基本是一張白紙,這個層級最重要的兩件事,建立工作觀念、學習基本能力。
實習生、應屆畢業生在最開始的階段都會比較茫然,不知前路如何,這個時候,公司的正確引導非常重要。如果3年有一代溝的話,我們公司起碼六世同堂了,可能每一代的工作觀念會有些許不同,但是對新入職場的同學基本要求都沒有變化--積極主動,認真負責。作為新人,你可能不知道這個事情到底怎麼回事,也不知道這樣做是不是最正確的姿勢。作為新人,最最重要的是讓自己像“瘋狂的海綿”,拼命地吸收,玩命地狂奔。處於這一階段的同學,最大的優勢是體力和腦力。要讓自己多經歷,要讓自己多試錯。這個階段學習的基本知識不能是非常“窄”的,不要僅僅知道“這樣做是可以的”,更不要僅僅知道“這個只能這麼做”,你要知道“為什麼要這麼做”,你要知道“還能怎麼做”,你甚至要知道“還能怎麼錯”,這樣的經歷對於這個階段的同學來說就是寬厚的基石。
上面的感受是針對這個階段的同學的,於團隊和公司而言,為什麼要如此“寬容”新同學呢?首先,團隊講究的是配合,一個團隊一定要可以容錯。就像一個人一樣,一個團隊永遠不犯錯是不可能的,怎麼在可控的範圍內犯錯是我們要想辦法的。團隊中的老同學、團隊中的專家,一方面給出最合適的建議,另一方面也要包容新同學刨根問底和安全試錯,在可能不靠譜的聲音中聽到背後的力量,把他轉化到團隊統一的方向上,可能方向就更寬了。其次,一個團隊要尋求突破,很多時候力量的源泉就來自於新同學,他們敢想敢拼,帶給團隊無所畏懼的力量,還有向上突破永無止境的精神。有新同學的團隊是幸福的,有容可破。
正確地做事
在校寶的話,P5的同學就會開始要求正確地做事了,要求做到事前仔細思考,事後積極覆盤,沉澱最佳實踐。
經歷了前期的瘋狂吸收,積累了大量的經驗,這個階段的同學腦袋裡的知識比較容易呈現出一種無序混亂的狀態(甚至會表現出一種盲目的自信:沒啥不行的),這個時候要開始迭代他的認知:快不止於快。
首先我們要讓他開始有一些行為方式的約束,最簡單的就是主管不停地問:“你想清楚了嗎?”逼迫同學在行動之前就要仔細思考:相關信息掌握得全面了嗎?事情有可以借鑑的經驗嗎?要達成的目標清晰了嗎?過程的關鍵節點明確了嗎?預警的邊界設立了嗎?採用的方式是最合適的嗎?以上等等。有悟性的同學,即使這件事是之前就熟悉的,他也會停下來問問自己,是不是在慣性思考,是否使用了最優解。
執行過程中,週期性地問他,環境變了嗎?目標變了嗎?進度正常嗎?有啥需要調整的嗎?現在有沒有更優的思路?
執行完成後,一定要讓同學做覆盤。同一個問題,事後覆盤和事前規劃時的變化也是極大的。覆盤甚至會比事前的思考更重要,真正的改變就發生在覆盤的時候。大部分時候我們都會說,再給我一次機會的話......覆盤就是再一次的機會,通過這次的事情或者項目,我做對了啥,做錯了啥,自己進步了啥,自己迭代了啥。覆盤的內容,必須沉澱下來,然後讓自己經常看看,看看沉澱的東西對不對,看看沉澱的東西有沒有堅持執行。
如果說努力地做事是讓同學無限接近於自己的1.0版本,是一種比較粗放式快速的成長。正確地做事就開始讓同學能夠感知到自己的每一個小版本的變化,這次事情讓自己是進步到了1.1.0還是1.0.1。自此,他會開始建立自己的成長路徑的認知。
作為管理者要知道,轉換過程中同學可能會有一些不適,因為之前的優勢(行動快)會成為這個階段的一個小阻礙(思考不夠)。要正確地引導同學:之前是速度快,現在是為了讓你加速快,保持思考沉澱才可以成長,才可以不斷更快。
做正確的事
做正確的事,校寶的P7是必須要努力做到的。因為P7的同學絕對不是一個人在戰鬥,他或者是一個事情的負責人,或者是一個團隊的負責人。這個階段的同學或多或少地承擔了腦部的角色,要明確自己的決策會有明顯的槓桿效應,這個階段任何的思考和決策,最終都會被團隊成比例放大的,所以一定要讓自己做出最接近正確的決策。
絕大部分同學成長到這個階段會非常不適應。我們去分析背後的原因,其一,這些同學之前一定是業務骨幹,個人能力極強,但是從我切換到我們,公式卻不是簡單的“我的績效*人數=團隊績效”,有的新手甚至會出現“團隊績效 < 我個人的最佳績效”。這個階段並沒有看起來這麼難,是每個同學都可以完成升級的,核心是從關注事到關注事+人。關注的視野中開始出現“人”,就是升級突破的開始了。
不適應的第二個原因,新階段需要自己確認方向是否正確了,之前正確的方向是主管給的(或者以某種方式引導的),我們是把方向內的動作做到極致。來到了新的階段,要嘗試自己判斷方向的正確性,就會開始建立判斷是否正確的模型,而不是依靠過多依靠直覺(現在回看,我之前自認為厲害的直覺,其實是有人默默背後幫助的結果,只是當時的視野並看不到這些)。所以,到了這個階段的同學,應該會更積極主動地去探尋,會更事無鉅細地去對齊,保證收集足夠的信息,驅動足夠的資源,拿到最終正確的結果。
更進一步
如果以上階段都經歷過了,理解和感悟都很深,那應該會有一個感覺 -- 一直以來的成長我們都在“煉行”。這個成長,越往後會發現阻力越大。阻力變大的核心原因是“行”的修煉越來越接近於我們的底層,越來越趨向於直覺的判斷,改變速度越來越慢,改變本身變得越來越難。如果是這樣,可能是要進入一個更大的階段,“修心”,之後有機會再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