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計算

Gartner邊緣計算第一陣營出爐,阿里雲、亞馬遜、微軟等上榜

  近日,權威諮詢機構Gartner發佈了首個邊緣計算領域的全球競爭格局報告,全面分析了全球科技公司在邊緣計算領域的佈局和技術優勢,阿里雲、亞馬遜、微軟、谷歌等七家公司悉數上榜,組成邊緣計算第一陣營,在技術和戰略上領銜全球。
image.png
 Gartner預測,到 2024 年,會有超過50%的組織將在至少一個邊緣計算系統部署超大規模雲邊緣解決方案,並與雲計算相結合,而 2021 年這一比例不到 10%。分析師認為,儘管還在早期階段,越來越多的雲廠商正在採用公共雲的模型和管理系統來佈局邊緣計算。

  隨著5G、物聯網時代的到來,數以千億計的各種終端設備催生了大量計算需求,有著“低時延、大帶寬、大連接、本地化”優勢的邊緣計算成為“香餑餑”。和算力高度集中的中心計算不同,邊緣計算將計算任務下放到更靠近客戶終端,在成本和時延上更具競爭力。

  相比國外,國內雲廠商對邊緣計算的佈局更為積極。Gartner在報告中指出,阿里雲擁有遍佈全球的2800多個CDN節點轉換為邊緣雲節點(ENS)模式,為IoT設備提供300多種協議驅動程序,管理多達10萬個邊緣節點。客戶可以在幾分鐘內創建邊緣資源,可從終端到節點的響應時間縮短到5毫秒,併為中心節省30%以上的帶寬成本。

  作為全球前三的雲廠商,阿里雲早在2016年就基於自研飛天操作系統開始構建邊緣計算體系。2018年,阿里雲正式進軍邊緣計算技術領域,將雲計算、人工智能、IoT的優勢拓展到邊緣計算上,打造雲、邊、端一體化的協同計算服務。之後,阿里雲陸續推出了邊緣雲節點ENS、軟硬一體的物聯網邊緣計算節點,把雲端能力下沉到邊緣,用雲端能力解決本地的問題,降低時延和成本。

  同時,阿里雲還是國內邊緣雲的定義者和領導者。2018年12月,阿里雲聯合工信部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發佈《邊緣雲計算技術及標準化白皮書》,在業界首次定義了“邊緣雲計算”的概念、技術特點、應用場景及標準化。2019年、2020年,阿里雲成為通過邊緣雲標準符合性測試和服務信任能力測試的首批廠商,同時牽頭制定邊緣雲國家標準。

  經過多年深耕,阿里雲邊緣計算已經從理論派進化到實戰派。交通領域,甘肅省公路交通建設集團利用阿里雲邊緣雲+AI的能力,實現交通視頻就近上雲處理,視頻延時降低到10毫秒級,公路安全事件處理效率提升80%,服務水平得到極大提升;廣電領域,華數傳媒和阿里雲合作的產品“雲喵”,大量使用了邊緣雲的技術方案,讓千萬個家庭裡的非智能盒子無需升級就可觀看更多內容。

  據悉,阿里雲聯合行業夥伴共同打造的邊緣雲解決方案,目前已廣泛應用於城市、文娛、電商、遊戲、體育、金融、政企、廣電、電力等10多個行業。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