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樣都一樣,我們都想要美好結局
不管歌頌愛情文藝或是描繪熱血傻勁,青春詩篇向來是電影的好題材,也是對於當下體制
,前人想要對新一代年輕人所要述說,關於他們將來的困境與美好。其中也包含一些學生
時代才有的友誼。
年少的友情歲月那點美好有時候是稍縱即逝的,也可能長久留存在彼此心理,是世界讓我
們變得不一樣,或是我們本來就不相同,會這樣交集上,只是一場偶然與巧合遭遇?或是
一種從小到大的習慣,在面對成長的陣痛,是從看見過去不曾體會的那一面開始。
《青春末世物語》是導演描繪日本當代議題,空想的近未來青春校園故事。高中生悠多、
小幸與幾位好友在半夜闖入校園惡作劇,卻被校方放大開始對學校實行電子監控。在一次
偶然小幸見到對體制抗議的少女,而對自我認同覺醒,但與繼續追逐音樂,對政治冷感的
悠多有了衝突,過去形影不離的兩人,在畢業前夕發生爭執與失控的友情。
《青春末世物語》是什麼電影?
在中國的網路社群有一種叫做「青春疼痛文學」的作品分類,並以《小時代》為經典的代
表。這種作品敘述著男女的青春故事會為了無傷大雅的小事,演變成狗血到難以收場的局
面,也常被中國網友拿出來撻伐。台灣新一代的青春電影,在《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
》和《我的少女時代》成功下,也在亞洲上成為台式青春的代表,但後繼許多電影企圖複
製這種模版或是翻拍過去青春的網路小說,卻也因為風潮不再,糟糕點的也落到不合時宜
的局面,電影《一杯熱奶茶的等待》便是如此。
青春故事像是最簡單也最困難,簡單的是少年少女有時候在情感的表達總是直接和純粹,
但難就難於俗套的故事如何有新意,甚至讓當代同樣在青春邊緣遊走的人有一樣的體會與
感悟。我認為這是青春故事相當困難的地方。
2024年台日合作的青春電影《青春18×2通往有你的旅程》,搬出台灣在亞洲有高人氣的
演員許光漢.描繪台灣男孩與日本女孩從年輕的相遇到長大後揮別,青春電影通常伴隨一
段年少輕狂的完結篇,卻又不免俗的開啟邁入社會體制下的新篇章,如何結合兩者說時代
下的青春物語,有時候就看導演想表達出什麼樣的隻字片語。
電影《青春末世物語》是以近未來架空校園與體制故事為背景,描繪高中生悠多與小幸,
這對從小到大都玩再一起的好友,在高中最後一年歲月所經歷從未成熟到成年人的陣痛期
故事。
導演空音央是知名音樂家坂本龍一之子,拍攝過不少紀錄短片和裝置藝術創作,其中較為
人熟知是他拍攝自己父親的紀錄片《坂本龍一:OPUS》。《青春末世物語》是他第一部拍
攝的劇情長片,以自身對日本社會體制和長久常被人忽略的議題為主題,融合進青春的故
事。
《青春末世物語》敘述一直保持愛音樂的初心悠多,和尋求自己日韓身份認同的小幸,兩
人在日本社會上的區別和困境。在電影裡可以看見如今日本這片土地上難以避免的移民問
題、日本人對於自我社會體制無理卻無視的狀況、和天災地震與對未來毫無想像的狀況。
但對於活在這個時代的少年少女來說,這無疑也是一個重新想像自己需要自己國家變成怎
樣未來故事,也帶來在日本與美國兩地生活空音央對日本未來期許的想像。
《青春末世物語》分析與延伸:
你的生活即是政治,我們始終會感受到的,只是那一刻來的快或慢而已。《青春末世物語
》可以說是導演對於日本當代社會與政治下的感觸與批判,從採用電子樂與夜店音樂,70
年代的迷幻風格改編的音樂風格作為電影的主要核心,可以理解《青春末世物語》的矛盾
感,從悠多隨口說:「舊的音樂孩是最好的。」即便他只有十七歲,但他依舊想感受到當
下的美好,並害怕學生時代結束的改變。悠多如同是多數日本人對於自己社會的縮影,並
呈現出為何日本年輕一代對政治的無感、和無法像台灣或其他國家的人一樣樂於表達意見
。
這部電影,是一種空音央對自己於美、日兩方社會生活體制下的自我的解析,也是對過去
自己政治冷感的認知與感觸。空音央表示:年少青春時的自己,跟其他年輕人一樣只想玩
樂和享受朋友一起的時光。
但有些快樂總會過去,最終你還是得坦承自己面對的是一直不想面對的大環境,不管是在
日本還是美國體制下的問題、生活與人際關係。對於一個少數在年輕時就可以到國外的空
音央覺得,年輕人的政治冷漠並不是他的錯,而是在像日本這樣對於共同思想、團體榮譽
的行為模式,是造成日本年輕人不想表達與對政治表達意見,成為異類的一環。
日本政治冷漠的原因有部分顯著於70年代日本共產左翼學生運動的崩潰和內鬥,較為知名
如全共闘與連合赤軍事件,都是影響日本人與政府不希望年輕人參與政治運動的原因,可
以說在日本社會的左右光譜中,80年代到2000年後逐漸是偏右派的影響成念較為重。但左
派並非完全於日本社會帶來負面影響,反戰、勞工改革、女性權益等,也是左派一直帶進
日本雖緩慢,但還是逐漸受到關注的一環。而拍攝《青春末世物語》電影的空音央也表示
,如今在當代日本社會,重新回到與體制衝撞、抗議現場的年輕人有逐漸增多的趨勢。
日本年輕人與社會重新轉換轉擇點有一是2011福島核災,之後關於氣候變遷、女性職場性
騷擾事件、同志婚姻遊行運動等,可以看出日本新世代重新回到在團體之下,還是有發出
聲音的必要性。
其中近幾年的「表現不自由」展覽,也重新有人省事關於戰爭慰安婦、日本天皇神格化的
事件,甚至關東大地震屠殺韓裔事件,現在日本人從過去的漠視,如同近幾年對中國來日
人士的行徑表達不滿與排斥,也是這樣的狀況。這也許就是空音央在許多創作中所想表達
,在日本體制之下,你依舊不要害怕表達出你的聲音,縱使有時候改變社會的看法是艱辛
與困難。
《青春末世物語》值得一看嗎?
雖然只看片名,會讓人直覺想到2001年的電影《青春電幻物語》,但《青春末世物語》的
步調與故事比起《青春電幻物語》要清純很多,聚焦於日本體制、移民困境、和角色的青
春成長上並加上電音與政治元素。整題來說我會覺得《青春末世物語》像是台灣電影《盛
夏光年》,與英國電影《地下狂熱趴》的日式混合版。兩個男孩成長上對彼此的曖昧,很
有日式電影友情故事常見的鋪陳,整體來說,《青春末世物語》藉由兩個高中男孩成長的
分歧、衝撞體制,來敘述空音央導演眼中的日本社會問題。
根據空音央一些雜誌訪談和電影座談會,其實有發現《青春末世物語》裡的角色可能絕大
部分投射出空音央年輕時候的影子,從小一起長大的悠多和小幸,分別代表著對政治冷感
與明明知道政治重要性,矛盾性的個體,但也因青春本就矛盾,不管懷念過去或看向未來
,並不是對錯的二分法,所能決定。
在電影中很有意思的展現出不管是悠多和小幸,他們的孽緣一直會走下去,這也代表空音
央與大部分已經活到一個快要青春逝去、也非新鮮人的年代,對不完美政治冷感的自己一
場和解,有種時候抽離政治與議題是對人生長遠之途的重要,生活不能沒有政治,但生活
不能只是政治。
但《青春末世物語》中的一些問題其實很難解,例如關於電影中提到移民問題,在現實成
現有著很多新仇舊恨的問題,2024年京都國際學校贏得夏季高中野球大賽,在甲子園根據
傳統撥放該校的校歌,因為韓文歌詞而引發爭議。在2020年到今,因為中國人歸化日籍但
又對日本社會造成困擾和宣揚大中國言論,多次在日本網路形成炎上事件。2021年紀錄片
《東京浪人》也拍攝因迫害,在日尋求難民庇護的庫德族,於日本社會下的歧視性和抗議
時與警方衝突。如今這些因文化和種族的問題在日依舊是存在,且難解的議題。
不過《青春末世物語》我覺得是導演表達對日本政治與體制的關心之外,也藉由此片對自
己過往的政治冷漠和解,政治亦生活、亦藝術、跟人們的一切息息相關之故,當踏出青春
尾巴的那之間,少年少女開始想到未來,也第一次感受到政治的重量,也不算姍姍來遲。
《青春末世物語》可以說一部簡單的青少年政治出櫃物語,同時包含著出不出來如同悠多
和小幸之間的曖昧性。在面對多次不同體制的統治和反抗下的台灣人,對於政治表達始終
熱宗,不管在外人看來是內鬥還是混亂不堪,但自由社會下有時候就不是乾淨完美的現代
主義,我們活在近未來的後現代。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9q5bDwmJHFc
--
個人Blog:https://kevinmoleaf.weebly.com/
小說連載頁:https://www.mirrorfiction.com/zh-Hant/member/26930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25.228.93.96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ovie/M.1742805883.A.149.html
※ 編輯: KevinMoleaf (125.228.93.96 臺灣), 03/24/2025 16:4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