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發與維運

首屆雲原生編程挑戰賽精彩盤點:他們如何從10000多支團隊中脫穎而出?

雲原生編程挑戰賽,是“中間件性能挑戰賽”的升級,賽題升級、賽道升級、報名團隊數超過10000支,創下同類大賽報名新高。

9月14日,阿里雲原生編程挑戰賽決賽答辯線上直播完美落幕,10支進入決賽的團隊用精彩的答辯,為歷時4個月的大賽畫下了圓滿的句號。其中,greydog團隊以出色的方案、創新的優化思路、過硬的技術實力斬獲冠軍。

大賽專家評審團認為,greydog團隊的方案思路清晰,提出的7個技術優化點具有可落地性,在冷啟動處理、OOM處理和大壓力請求或超多函數場景下的解決思路具有很高的借鑑意義,能深入到賽題核心,勇於創新,具有較高的技術價值和應用價值。

冠軍.jpg

ONE PIECE團隊、睡衣小英雄團隊並列亞軍,四字成語團隊、afkbrb團隊、穿山甲團隊獲得季軍。另外四支團隊:井底蝦蟆筆尖蛙Errr、hello,靚仔、亞洲王子王雲軒、hehehlin獲得優秀獎。

阿里雲研究員、本次雲原生編程挑戰賽的決賽評委之一的叔同,在決賽答辯結束後,跟在場的選手們分享了他對於雲原生的理解。

“過去我們常以虛擬化作為雲平臺和與客戶交互的界面,為企業帶來靈活性的同時也帶來一定的管理複雜度;容器的出現,在虛擬化的基礎上向上封裝了一層,逐步成為雲平臺和與客戶交互的新界面之一,應用的構建、分發和交付得以在這個層面上實現標準化,大幅降低了企業 IT 實施和運維成本,提升了業務創新的效率。

從技術發展的維度看,開源讓雲計算變得越來越標準化,容器已經成為應用分發和交付的標準,可以將應用與底層運行環境解耦;Kubernetes 成為資源調度和編排的標準,屏蔽了底層架構的差異性,幫助應用平滑運行在不同的基礎設施上;在此基礎上建立的上層應用抽象如微服務和服務網格,逐步形成應用架構現代化演進的標準,開發者只需要關注自身的業務邏輯,無需關注底層實現,雲原生正在通過方法論、工具集和理念重塑整個軟件技術棧和生命週期。

以容器為代表的雲原生技術,用開放、標準的技術體系,幫助企業和開發者在雲上構建和運行可彈性擴展、容錯性好、易於管理、便於觀察的系統,已經成為釋放雲價值的最短路徑。最早創造和應用容器技術的是互聯網公司,今天有了開放標準的雲原生生態,使得容器技術得到迅速普及,越來越多的企業和開發者使用容器構建應用,共同享受這一技術紅利。”

一、為什麼決賽選擇了Serverless這一技術方向?

十年前通過推出雲服務器,雲計算拿下了第一桶金。這種基於服務器的雲服務,幫助客戶節省了對 IDC 的機器採購和運維成本,同時也保持了傳統服務器運維的習慣。但服務器裡面運行的操作系統、應用軟件,以及整個分佈式架構的運維複雜度,依然沒法得到徹底解決,企業為此也投入了大量成本。

事實上,基於服務器的雲服務並不是雲時代的終態。
試想一下,如果服務器的概念被進一步抽象,那麼與服務器有關的維護工作都會變成由雲來承擔。這就是我們常說的Serverless。過去十年,雲正在逐步向 Serverless 演進。阿里雲最初發布的 ECS 是服務器抽象,隨著雲原生技術的發展,Docker 容器讓應用運行變得簡單,Kubernetes 讓集群運維變得簡單。

阿里雲Serverless負責人、本次雲原生編程挑戰賽決賽評委之一的不瞋在分享中提到,2016 年,阿里雲發佈的函數計算提供了函數級抽象,2019 年發佈的 SAE 提供了應用級抽象,這些產品都抹去了服務器的概念,讓用雲方式得到極大的簡化,並逐漸成為趨勢。Serverless 已經不僅僅只有函數一種形態,它應該有不同的抽象級別。

總的來看,Serverless有三大核心價值:

一是快速的交付:Serverless 通過進行大量的端對端整合以及雲服務之間的集成,為應用開發提供了最大化的便利性,讓開發者無需關注底層的 IaaS 資源,而更專注於業務邏輯開發,聚焦於業務創新,大大縮短業務的上市時間。

二是極致的彈性:在 Serverless 之前,一旦遇到突發流量,可能會直接導致各種超時異常,甚至是系統崩潰的問題。即使有限流保護以及提前擴容等手段,依然會出現評估不準的情況,進而引發災難性的後果。有了 Serverless 之後,由於具備毫秒級的彈性能力,應對突發流量會變得更加從容。

三是更低的成本:就跟生活中用水電煤一樣,我們只為實際消耗的資源買單,而無需為閒置的資源付費。Serverless 提供的端到端的整合能力,極大地降低運維的成本與壓力,使 NoOps 成為可能。

基於快速交付、智能彈性、更低成本的三大核心價值,Serverless 被認為是雲時代的全新計算範式,引領雲在下一個十年乘風破浪。

二、他們憑什麼贏得阿里雲眾多技術專家的認可?

今年是雲原生編程挑戰賽的第一年,是過去5年“中間件性能挑戰賽”的升級。大賽一經發布,就吸引了眾多開發者和高校學生的注意力。據統計,本次雲原生編程挑戰賽總計報名團隊11060支,初賽分為三大並行賽道:【賽道1】實現一個分佈式統計和過濾的鏈路追蹤;【賽道2】實現規模化容器靜態佈局和動態遷移;【賽道3】服務網格控制面分治體系構建。

通過三大賽道,為參賽團隊更多的選擇,從而讓更多的開發者能夠加入到比賽中來。

正如雲原生編程挑戰賽負責人天北所說,“為了讓這麼龐大的參賽團隊有充足的時間備戰,同時也給評委更多的時間從這麼多優秀的團隊和作品中做出合理公正的選擇,我們將大賽的賽程設置為4個月的長期賽,對於每個堅持到最後的參賽團隊而言,都是一場腦力與耐力的比拼。在大賽結束之後,我們也會把優秀的作品分享出來,讓大家瞭解這次大賽的技術方案和參賽團隊的一些創新的想法,從而賦能更多的開發者。”

本次大賽與其他編程類大賽最大的不同在於,雲原生是未來十年最熱的技術趨勢之一,對於每一個參賽團隊而言,所要處理的技術問題和挑戰,都是未來大家真正深入到工作中會用到的方法和技能。每個賽題都來自於阿里雲技術專家多年的實踐思考,從技術痛點出發,真正能幫助選手瞭解Serverless、Service Mesh、Kubernetes等當下熱門技術的核心。在這段比賽旅程中,阿里雲的技術專家全程在釘釘群中為選手答疑解惑,啟發大家從技術本身出發瞭解雲原生是什麼,解決什麼問題,未來還有哪些想象力。

能從10000多支團隊中脫穎而出,這十支戰隊有何“祕密武器”?

在賽後對這些參賽團隊採訪時,我們發現,他們對於新技術和新趨勢抱有極大的學習熱情,對於不懂的知識點會抽出時間來學習,對於已完成的方案仍然十分挑剔,每一處優化都希望儘可能達成更極致的效果。經歷了4個月的磨礪,對於堅持到最後的這10支隊伍而言,不僅結交到了一群熱愛技術的朋友,更拓展了視野,接觸到了最前沿的技術趨勢。

而這4個月,對於選手的考察不僅是腦力的比拼,更是耐力的考驗。在答辯現場,面對眾多阿里雲技術專家的“靈魂拷問”,這些選手們能夠從容不迫地闡述方案、講解技術優化思路,並在與專家們的交流中收穫經驗。

900.png

三、雲原生在未來十年將進一步釋放技術紅利

雲的技術發展會領先於企業落地的速度。儘管雲原生技術已經被廣泛接受,其在企業技術棧的落地仍然需要時間,也面臨不少挑戰。如容器化過程中改變傳統虛擬機模式下的運維習慣,企業傳統應用分佈式微服務化的改造涉及 re-architecturing 等因素。

雲原生被企業接受之後,落地的過程需要解決這些挑戰。運維管理含有豐富組件並快速演進的雲原生的基礎設施也對企業 IT 人員的技術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我們堅信,雲原生技術帶來的資源成本降低,研發運維效率提升等巨大價值,會驅動企業迎接這些挑戰。

在這個過程中,使用雲原生上雲,基於容器和服務網格等標準界面和混合雲方案,將極大的降低遷雲複雜度,使企業可以更快遷移到雲上標準服務。**通過雲原生上雲最大化使用雲的能力,高效的社會分工,使企業聚焦於自身業務發展,相信將成為企業的共識。
**

在企業邁入雲原生的歷程中,阿里雲原生也將提供最大的助力。阿里雲擁有國內最豐富的的雲原生產品家族,最全面的雲原生開源貢獻,最大規模的雲原生應用實踐,最廣泛的雲原生客戶群體,助力企業數字化轉型。全鏈路壓測、極速彈性擴縮容以及雲原生的全棧技術已廣泛服務於互聯網、金融、零售、製造、政務等領域企業和機構,大幅降低了應用開發的門檻,讓企業輕鬆享受雲的技術紅利。

對於雲原生從業者來說,最大的挑戰之一就是兌現新技術給業務帶去的價值。站在新的一個十年起點,雲原生從業者應當堅定自己對於新技術價值的理解和洞察,沉下心去將雲原生的基礎能力建設好,創造行業趨勢,為雲計算的發展做出自己的貢獻。

今年是雲原生編程挑戰賽的第一年,是一個非常好的開始。我們看到越來越多年輕的技術力量融入到雲原生的技術浪潮裡,因為相信,所以看見。這些跳動的思考、新鮮的血液、創新的方案也將成為中國雲原生技術發展生生不息的動力源泉。

決賽答辯方案介紹:
https://tianchi.aliyun.com/forum/?spm=5176.12282029.0.0.72d86fdcIExKCw#raceId=231793

點擊決賽答辯,觀看雲原生編程挑戰賽決賽答辯盛況。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