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發與維運

如何少花錢買到不錯的域名?

對於圈內人來說,域名、網站、服務器、CPU……這些都是通俗易懂的概念。但對於非IT從業人員,可能會比較懵。所以,我今天給大家普及一下關於域名以及域名註冊的知識。

以下內容均為原創,歡迎收藏轉發。

域名不值錢,好的域名才值錢!

註冊一個其他人未註冊過的域名,只需要支付很少的域名管理費。你可以去阿里雲域名搜索一個非常普通的域名,比如隨便一串很長的數字,你只需要每年支付不到100元的價格即可佔有此域名。

以下為阿里雲的搜索界面:
22.png

那為什麼我們經常看到某某企業花天價購買的域名的新聞呢?
這是因為域名是一項無形資產,全世界不可能存在兩個一模一樣的域名,其唯一性決定了域名具有稀缺性。好的域名已經被別人搶注了,你需要從域名交易商受眾購買,這時候就需要支付昂貴的價格。但這個價格也沒有一個標準定價,而是雙方結合自身期望價格商議出一個雙方都能接受的價格。

比如:
甘奈特集團斥資約129億元收購了美國汽車網站Cars.com剩餘的73%股權。據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的文件顯示,單單是“汽車”域名Cars.com的估值就達到了人民幣約61億元。
國內域名交易的案例也有很多:
360斥資1.1億購買360.com;
京東3千萬購買jd.com;
小米2243萬收購mi.com。

這樣的案例比比皆是,域名交易已經從早期線下買賣已發展成為線上公開化的交易商品。很多人靠著敏銳的洞察力,在早期搶注了一大批好的域名,實現了原始財富積累。比如蔡文勝、58同城的姚勁波。前者還有“域名之王”的外號。

下面再深層次講講域名構成、命名技巧以及選擇註冊方式。

域名,百度百科解釋為“域名(英語:Domain Name),又稱網域,是由一串用點分隔的名字組成的Internet上某一臺計算機或計算機組的名稱,用於在數據傳輸時對計算機的定位標識(有時也指地理位置)。”通俗講,域名就是訪問互聯網指定頁面的地址(域名本身與IP地址作用一致,因為IP地址不方便記憶,於是設計出了域名),為了確保訪問頁面的確定性,域名具備唯一性和組織性的特性,也就是說域名不能隨意“編纂”,也不能重複註冊,遵循先到先得原則(目前域名後綴是由ICANN統一管理)。

域名是怎麼構成的?
我們常說的註冊域名是基於域名管理機構定義的頂級域名(通常稱為域名後綴),通過加入前綴成為二級域名,在域名註冊服務機構進行註冊購買。在域名體系中,頂級域包括通用頂級域(gTLD)及國家和地區頂級域(ccTLD),通用頂級域如.com/.net/.org等,我國國家頂級域為.cn/.中國。因為域名資源的唯一,隨著域名註冊的增加,可註冊的域名越來越少,2012年1月12日,ICANN開放了新通用頂級域的申請。截至目前,經ICANN授權入根的新通用頂級域接近600個,中國有40餘家單位參與申請新通用頂級域,大大提升了域名註冊資源的豐富性。
· 英文域名前綴形式可以是英文字母(a~z,不區分大小寫)、數字(0~9)以及連接符(-);連接符(-)不能連續出現、不能單獨註冊,也不能放在開頭和結尾,長度不超過63個字符。
· 中文域名前綴形式需至少包含1個漢字,其餘部分可包含英文字母 (a~z,不區分大小寫)、數字(0~9)以及連接符(-)

一個好域名的命名技巧有哪些?
1、 簡短便於記憶
域名是需要被人們記住的,越簡短越容易記憶降低輸入難度,可以說域名越短越好,越短越值錢,越短越稀缺。

2、 與企業品牌/產品具有關聯性
域名是公司在互聯網的“門牌號 “,一個好的域名是需要與企業品牌/名稱具有一致性,對品牌有意識的企業在成立之初,包括選定公司名稱時都會同時考慮到域名是否可註冊,否則一旦企業做大,再考慮域名,極大可能需要付出更大的代價。例如京東在2012年斥資3000萬元購買jd.com,360花了一個億購買360.com。(當然也是因為域名短所以更值錢^_^)

3、 便於拼寫
根據域名是需要被記憶和輸入的屬性,在註冊域名時選擇常用的英文單詞、拼音、數字更容易被記住,也不容易出錯。雖然連接符(-)可用,但在域名註冊時不太推崇,因為容易被遺漏。例如中國移動最早使用的域名chinamobile.com就不如10086.cn容易拼寫,而taobao.com就是個容易拼寫的域名。

4、 結合域名後綴選擇
人們所熟知的也是最常見的域名後綴如.com/.cn/.net,在註冊域名時當然優先考慮,但這些後綴可註冊資源也是非常稀缺的。目前全球開放可註冊的域名後綴多達600個,在國內開放的域名後綴也達到70餘種,一方面新增的域名後綴可註冊域名資源更加豐富,同時部分有清晰標識含義的後綴,在選擇時可以結合企業行業及業務屬性等加以考慮,如.top/.shop/.wang/.xin/.tv等。

購買域名要花多少錢?
註冊域名我們會選擇到域名註冊商查詢域名是否可註冊狀態,如果你想要註冊的域名沒有被註冊,那你只需要註冊即購買。域名註冊商會根據不同後綴來定價,同時每註冊一個域名,域名註冊商會向域名管理機構繳納年管理費用。隨著域名註冊及管理成本的下降,加之域名市場化,域名註冊通常定價在幾元到幾十元不等。

如果你想要的域名已經被人註冊了,可考慮更換域名或者向域名所有人購買。目前域名交易已經成為自由定價的商品買賣,你可以通過域名交易平臺直接向域名所有人發起購買諮詢,在詢價中建議使用個人身份,降低域名售賣者“坐地起價“的風險。

如上,在域名開放化市場化的今天,考慮域名註冊價格不如考慮如何選到一個好的域名,而想要擁有一個好的域名,需要的是趕早。

有了域名之後,怎麼搭建網站
大部分人註冊域名不是為了投資升值,而是為了搭建一個網站。
註冊域名只是搭建網站的第一步。

• 第二步:服務器購買
服務器分為物理服務器和雲服務器,現在大部分人都買性價比更高的雲服務器。
獨立主機:2-3萬/年,一個1U服務器,分為服務器購買費用和機房託管費。
雲服務器:以阿里雲服務器為例,510元-3000元/年,基本可以滿足普通企業的需求。還可以按月付費,隨時升級或降級。
和申請域名步驟類似,國內可供選擇的雲服務器的品牌有:阿里雲。

• 第三步:網站設計和開發
採取網站開發的方式有5種,而開發的模塊分為前端開發和後臺開發。這部分的技術含量是最高的,需要專業團隊來完成。
網站開發有5種方式可供選擇:
程序自助部署:自己開發寫代碼,主要是人力成本。
全定製開發:找建站公司定製自己的網站,提供源代碼。費用:3萬—上百萬人民幣。
半定製開發:找建站公司開發,功能用對方的系統,設計可以按照你的需求定製。一般不提供源代碼。費用:1萬以內。

模版自助建站:功能和設計都是建站公司現成的,你只需要提供文字和域名,一般是SaaS工具來搭建你的網站,無源代碼。也不需要你後期進行網站運維。費用:1000元左右。

免費建站工具:適合個人建站,很多免費工具無法商用。費用:主要是人力成本。

如果你沒有技術研發團隊自己也不懂代碼,最好是找建站公司來做,比如阿里雲就提供建站服務,有模板建站、半定製化和全定製服務,以及中企動力、凡科也是做建站的,中企動力主要提供定製化建站,報價較高,凡科業內口碑不是特別好。
阿里雲建站:點擊瞭解詳情
值得一提的是,現在建站公司全國至少有幾千家,你去百度搜索就會出來一大堆,但很多都是規模小、報價虛高、服務人員也是魚龍混雜,信賴度比較低。我建議你先問問身邊的熟人看沒有用過比較好的建站公司推薦,如果沒有,可以嘗試阿里雲建站這樣的大平臺,畢竟大品牌售後有保障。我身邊很多創業者在建站時吃過虧,你一定要貨比三家,謹慎而行。

網站開發又分為2大模塊:
前端頁面:包括文本、圖像、媒體、鏈接、表單、表格的生成。後臺系統:包括開發後臺登錄系統、開發商品管理、開發訂單系統、開發搜索系統、開發交易系統等等。還有涉及到數據庫、搭建服務器這些比較繁瑣的工作。
這一塊是對技術要求比較高,需要程序員美工、運維人員來搞定。

網站設計也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你邀請專業人員給你設計頁面的話,單個頁面成本在單個頁面成本在300—10000元左右,這個是看設計師的經驗和水平。一般來說建站公司可以幫你設計頁面,如果你準備DIY,也可以從豬八戒這樣的平臺發佈任務尋找設計師。

還有一個環節是網站框架結構的搭建,我指的是你的網站邏輯頁面,各個內容怎麼科學的分佈在網站上。一般來說,一個網站又首頁、頻道頁、詳情頁、產品頁……你需要想好你的頁面有多少個類別,各個類別怎麼有序的組織在一起。每個頁面又分別展示怎樣的內容。這個一般是網站主編或者運營總監來負責。如果你是中小企業,沒有網站策劃經驗,那可以先從模仿開始,借鑑你的同行或者你覺得做的比較好的網站。

網頁色彩搭配技巧:
一個好的網站很容易建立公司和用戶之間的信任。其中除了打開速度、網頁內容等方面的因素,色彩搭配也是其中一環。基於我對網頁配色的研究,一般會採取相近色、互補色來搭配。相近色的搭配給人的視覺效果很舒適、很自然。互補色搭配有時候也非常有亮點。

• 第四步:網站備案
費用:0費用,主要是時間成本。
備案流程和技巧:登錄工業和信息化部網站,點擊【ICP報備流程】,提交信息,注意:需要接入服務商進行備案,如果域名在阿里雲買的就在阿里雲備案。如果在其他地方買的就在其他服務商備案。

最後一步是網站上線,如果你是自己做網站,那就是人力成本,如果你找了建站公司,是不單獨收費的。

當然,網站是做給用戶看的,有了網站還需要給網站引流,帶來更多精準用戶,網站的價值才能發揮最大。目前主要渠道和方式有SEO、SEM、新媒體、信息流廣告等。至於怎麼做網站推廣又是另外一個大話題了。以後有時間我再展開說。

結語:以上就是關於域名和網站搭建的相關內容,希望對你有幫助。值得注意的是,互聯網的概念層出不窮,前有域名、網站、互聯網2.0,後有區塊鏈、比特幣、虛擬貨幣等等概念,有的人能成為新技術的發明者、踐行者,而大部分是間接參與者或受益者,我們任何人都不是孤島。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