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來說一個概念:
1Mbps=0.125Mb=128Kb,Mbps=Mbit/s即兆比特每秒。Millionbitspersecond的縮寫。
大體上理解,1000的八分之一,125,就是1Mbps實際的下行速率。
目前家用寬帶一般都達到了10Mbps以上,許多地區100Mbps、
200Mbps已經是常態,100M下載速度可以達到12.8MB/秒,200M大概25M每秒,就目前我使用的各種網絡環境來看,速度基本上可以達到。
但這裡說的是服務器的1Mbps。
普通人和中小企業,用服務器的時候可是用不起100Mbps的,一般都是1Mbps起步,這樣一個月也要接近200塊。而一般來講家用網絡100Mps也不會有每個月200元那麼貴,現在三大運營商200M寬帶在綁定三個無限流量手機號的同時,大體上做到150元左右。
回到最初的問題,1Mbps的網站/APP服務器,到底可以容納多少人同時訪問?
答案是:取決於你的網頁大小、訪客停留時間、訪問深度等綜合因素。
通常,通過優化和壓縮,主頁可以壓縮到20kb左右,之前網站有個“六秒原則”,即網站六秒打不開,就會流失用戶。現在時代發展快,人們耐心越來越差,六秒原則變成了三秒原則,三秒打不開,基本關閉了。
那麼,2Mbps的服務器帶寬,大約等於250Kb。一般網站經過優化後首頁大小可以壓縮到15~50kb,這裡以30kb計算。250Kb可容納8個人同時訪問你的主頁。再加上三秒的延遲時間,理論上可以容納24個人在三秒的時間區間同時訪問你的主頁。
按照這個算法,一個2Mbps的網站,3秒24人,1分鐘480人,一小時2.8w人,一天69w人。
當然這是扯淡,日IP69w是相當大的網站,非負載均衡不可,2Mbps大概能撐10秒就掛了。
為什麼呢?因為這是滿負載狀態,3秒鐘打開網頁,再想展示網頁具體的內容,因為已經有其他人進來了,繼續佔有資源,所以這個網頁永遠也刷不開。
另外,一個網站一般也不會只有一個靜態頁。如果只有一個空白的寫了幾個字的靜態頁,一天60w不敢說,10w流量大體上撐得住。
網站本身會有一定的負載,處理請求也有負載,連續滿負荷運行服務器也做不到。根據我實際使用阿里雲2Mbps主機的經驗,2Mbps的主機,每天5000PV毫無壓力。根據自己做的壓力測試,併發數超過10人,開始出現網頁打不開之類的問題。併發數如果均勻分佈在每小時500~800人,網站是可以承受的,看不出任何異常。因此,2Mbps的主機,可以承受的日PV在12000~18000之間,對應的IP數字在6000~800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