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企業的數字化轉型主要在供應側、需求側和連接端,三者必須形成合力,來助推企業的數字化升級。
11月26日-27日,每日互動(個推)品牌營銷事業部總經理、個燈CEO嚴雯婷作為第43期賽富基金投後企業進走進阿里的嘉賓學員。在這期間,她接受了CIO學院新媒體的採訪,分享了“個燈”的數字化轉型經驗。
以下為部分採訪實錄:
感受阿里價值觀與企業活力
阿里CIO學院:您好,請問這次走進阿里巴巴參與兩天的學習交流給您帶來的真實感受是什麼?
嚴雯婷:這次學習交流,讓我感受到了CIO學院對學員的認真和用心。印象特別深刻的是阿里關於“使命願景價值觀”的分享,這讓我很受啟發。此外,課堂現場分享的一些小故事,也讓我深刻地感受到阿里這個企業的真實與活力。
供應側、需求側、連接端共促數字化升級
阿里CIO學院:當前經濟發展面臨內外部挑戰的大環境下,數字化轉型成為了最熱門的議題之一,您認為個燈如何選擇數字化轉型的切入點,迎接數字經濟?
嚴雯婷:今年,受新冠疫情“黑天鵝”效應倒逼,數字技術與各行業的融合“漸入佳境”。
個推作為數據智能服務商,專攻移動開發、用戶增長、品牌營銷、公共管理、智能風控等垂直領域,為客戶提供大數據解決方案。
在品牌營銷領域,個推憑藉個燈數據營銷平臺,為傳統品牌主提供數字化營銷解決方案,用數據提升營銷實效。
在服務企業的過程中,我們發現,傳統企業的數字化轉型主要在供應側、需求側和連接端,三者必須形成合力,來助推企業的數字化升級。而我們在助力品牌進行數字化轉型的過程中主要就是從連接端切入的。通過這一橋樑促進品牌與消費者之間更好的交流溝通,完整發揮數字化解決方案的功效。
數字化轉型是一場由內而外的深刻變革
阿里CIO學院:根據您的觀察,在數字化轉型的過程中,一般的傳統企業可能會面臨什麼樣的挑戰?
嚴雯婷:人最難改變的是自己,企業亦然。傳統企業要轉型,最大的挑戰往往來自企業內部。當一個企業將數字化作為自身的戰略方向,其內部的組織架構便會首先迎來巨大的挑戰,尤其是一些具有金字塔結構的傳統企業。最基層到最高層之間有無數的層級,業務的推進需要通過層與層之間的逐級彙報傳遞才能實現。數字化戰略要求我們的組織架構能夠根據外部環境的變化進行自我調整,使企業在業務層面和組織層面都建立起更多的“聯結”,這對於我們來說是一大挑戰。
此外,我們所面臨的另一大挑戰是:企業需要在數字化轉型中重塑員工隊伍,推動全體員工轉變思維模式、改善知識體系,我想這對員工來說也是一種由內而外的結構調整。只有員工們完成了知識結構的轉變,提升了數字化技能,公司的轉型才有後勁兒,可持續發展才有必要的人才基礎。
新架構、新職位、新實踐
阿里CIO學院:您認為在數字化轉型的過程中,企業需要怎樣的人才、技術保障?
嚴雯婷:當一個企業決定數字化轉型時,其CEO的角色就會變得複雜,需要衍生出更多的臂膀來分擔自己的工作內容,以適應新業態下的市場需要。在傳統企業中,CEO下設幾個固定的管理崗位,如首席財務官CFO、首席營銷官CMO、首席人力資源官CHRO,而數字化轉型催生了像首席增長官CGO、首席創新官CIO這樣的新職位。單一職能的高管職位需要擴展自己的涉獵領域,以適應企業數字化轉型需要,推動企業數字化轉型的執行與落地工作。
與此同時,企業因為數字化轉型而建立起的新架構需要更加安全、高效、智能的技術作為保障。作為一個蘊藉技術基因的數據營銷平臺,個燈研發了消費者洞察工具“個燈數盤”和精準廣告投放“子彈夾模式”,以應對數字化轉型後,企業更多維、更深化的營銷需求,幫助企業做好市場分析、消費者洞察、投放決策、效果分析等工作。
對企業來說,數字化轉型是一場深刻變革,既需要一支思路清晰、執行力強的數字化項目團隊,也需要全體員工的參與和實踐。
企業介紹:
每日互動股份有限公司(個推)成立於2010年,是專業的數據智能服務商,致力於用數據讓產業更智能。公司以海量的數據積累和創新的技術理念,構建了移動開發、用戶增長、品牌營銷、公共管理和智能風控等多領域的數據智能服務生態。公司於2019年3月登陸創業板,成為國內率先在A股上市的 “數據智能”企業。
每日互動具備龐大的數據規模,截至2020年6月,個推開發者服務SDK累計安裝量已突破600億,日活獨立設備數超4億,其中智能IoT設備SDK累計安裝量超9000萬。通過運用大規模機器學習、雲計算、邊緣計算等前沿技術,公司構建了強大的數據中臺,以中立、安全、可信賴的數據服務,為合作伙伴的數字化升級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並將技術與場景深度融合,以數據智能產品和解決方案為企業和政府從業務洞察、科學決策到產業實踐的全鏈路創新持續增能。
文章來源:阿里飛天CIO學堂微信公眾號
名人堂
名人堂是阿里CIO學院打造的一檔大伽訪談欄目,每週一期。以推動企業創新與數智化升級為願景,通過採訪行業頂尖客戶,幫你更好地瞭解和思考企業數字化轉型中可能面臨的挑戰,梳理行業痛點和方法路徑,從而相互滋養,共同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