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發與維運

產品人如何用更少的成本推動業務高速增長?

友盟+數據大使 阿凱

如今,移動互聯網的紅利期接近尾聲,導致整個市場增量放緩,“寒冬”一詞不斷被提起,使得更多的產品經理也都開始思考:到底該如何實現用戶增長。雖然看起來如臨大敵,不少人甚至不知所措,但其實,只要擁有正確的方法論指導,一切都將迎刃而解。

從無到有,產品經理主導產品生命線

產品和技術離不開一個主導,那就是人,也就是產品經理。產品經理是一個產品業務的一號位,導演著產品生老病死的全過程。

1.png

每個產品都有其獨特的生命週期,很多現在大熱的產品也經歷了從“0”到“1”的過程,而主導產品生命的就是產品經理,是他們在產品未誕生之前,在市場空間裡面和用戶的分析裡面尋找機會。

經過詳細的市場調研之後,產品才會從概念變成雛形,這時就可以開始考慮產品在哪類平臺上線?到底是要做小程序、APP,還是單純地做營銷平臺?

在確定了具體的產品類型之後,產品經理就開始一個個拆解內容,這也是產品經理的看家本領。所以,我們必須認真思考:我們要做哪些內容,產品的交互模式是怎樣的,產品的工作模式是怎樣的,產品的盈利模式又是怎樣的,以及產品成本與定價的具體情況?

完成以上工作,產品才能上線進入產品運營增長的階段,這時我們需要考慮的至關重要的問題是:如何實現用戶的增長?

之前團隊做一款手機租賃產品,而租賃這個行業到現在仍然屬於新興行業。

第一件事是政策分析。比如支付寶,作為成熟的支付軟件,支付寶對租賃服務給了很大的流量扶持。

2.png

第二件事是查詢行業的經營情況,發現租賃服務有市場空間和盈利空間,也就意味著這一行業有發展前景。支付寶起初支持小程序,因此他們先做小程序,等到積累了一定量的用戶之後,才開始去做自己的APP。隨著產品發展,客戶訂單量穩定之後,他們便開始增加產品功能。

支付寶租賃和淘寶,或者是售賣不一樣,因為有使用期限和歸還日期,因此必須涉及用戶信用。這時,作為產品經理就需要考慮很多問題:如果用戶逾期怎麼辦?產品租賃期到了之後,客戶會續租、買斷它還是歸還呢?

由此延伸,又牽扯到許多實際應用場景下需要解決的問題。例如續租的價格怎麼定?

總的來說,租賃這款產品他們團隊前期做的很詳細,幾乎考慮了所有問題。但他們的最終目的是盈利。這就涉及到定價問題。他們產品的定價模式是:盈利是整個加成的10%,他們先定下一個總價,然後再平均分攤到每個月。

最後就是產品上線,藉助支付寶平臺的用戶基礎和推廣政策,他們的用戶很快突破百萬,初期產品投入市場一定週期之後,需要考慮的便是產品迭代、完善服務、優化產品和擴大市場佔有率等。

很多人對產品生命週期各個階段的內容並不陌生,按照時間順序依次是立項、開發、測試、驗收、上線,之後是運營工作,運營又伴隨著分析,根據分析再進行持續迭代。

3.png

上線前後,產品經理應重點關注什麼?

產品上線之前的準備工作:立項、開發、測試、驗收,因為只有把這四項工作做好了,產品才能順利上線,才有機會盈利。

第一步是立項階段。立項階段就是了解用戶需求,用戶有哪些需求,具體是怎樣的?通過剛剛的租賃案例,大家都知道,用戶需求需要產品經理親自去做市場調研。第二步是開發,根據立項階段的調查結果和分析報告完成產品開發。開發之後就是第三步,產品測試,包括功能測試、兼容性測試、視覺測試、bug測試等。測試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它關係到產品上線後,用戶的使用體驗。第四步是產品驗收,驗收之後無誤,產品就可以上線。

但上線並不意味著結束,反而是剛剛開始。上線完成之後,團隊需要進行數據監控,收集用戶體驗和產品性能信息。根據以上信息進行運營,運營必然伴隨著分析,主要分析產品的性能和用戶使用的流程。然後還有一個重要的環節——業務,它主要涉及用戶到底喜不喜歡?用戶到底走不走的下去?團隊的運營模式到底能不能行等問題?

分析之後,團隊就要進入到一個升級迭代的過程,對產品進行升級改造。

產品經理應聚焦四大階段:市場、測試、體驗和業務表現

第一個就是市場,團隊需要了解某個產品或服務的市場機會和規模。他幫助產品經理了解這個市場情況怎麼樣,能不能進入市場,這些都是有關市場信息數據的工具,比如199IT。

199IT是一個數據資訊網站,上面有大量數據分析報告,不管是APP還是web或者是小程序的報告都有很多,有諮詢報告、市場調研報告。大家可以根據這些專業的報告來判斷市場前景,以及決定要不要進入某個領域。

市場分析還有一個重要的部分就是競對分析。關於競對分析,Similar Web就不錯,它是針對網站的流量進行分析,可以對網站流量評價,以百分比的指數形式展示。另外就是各行各業的人,會提供不那麼敏感的行業數據,大家都可以在該網站搜到。

第二部分是產品測試。現在的測試碎片化很嚴重,如果產品崩潰,很難確定是哪裡出了問題。另外在產品測試上,人力緊張一直是個問題。比如今天佈置的任務,給出的測試期限是1天半,那麼如何減少成本,提高測試的深度和廣度,並能免去昂貴的產品維護費,是很多產品經理需要解決的問題。

團隊也會經常通過第三方的性能監控工具—如友盟+U-APM,測試完之後會生成分析報告,研發團隊可以根據這些報告,檢查問題出在哪裡,並及時進行修補,整個過程非常高效,可以節約大量的人力和維護成本。

第三部分是應用性能,而這是一個被很多人忽略的領域。產品經理會關注行業數據分析報表,比如根據用戶流量曲線,去調整產品性能和運營手段,以吸引更多客戶,增加客戶粘性。那麼團隊就可以通過系統,設置個人日誌細查,還可以設置釘釘報警作為輔助。U-APM整個系統就是完整的一個業務系統監控體系,出錯的時候可以及時響應、及時應對。然後會進行分析,指出產品漏洞,據此進行修復。這樣也能省去自建硬件體系的巨大成本。

第四部分是用戶的行為分析。目前很多團隊都是根據數據分析來進行產品迭代,另一個是數據來源。團隊也需要根據數據來源決定產品往哪個方向走,下一步應該有哪些功能。

4.png

同時,還應藉助第三方數據統計SDK,如友盟+U-App快速集成採集數據,節省採集成本高。另一個是解決標準問題,同時擁有標準化統計邏輯,可以有效解決指標不統一的問題,並分析流量來源、行為分析、留存及漏斗,以及整個分析過程。

5.png

關於統計,產品經理會關注很多指標,例如新增指標、啟動指標,以及活躍、渠道、版本、留存,或者設備型號等指標,這些都能拿來用,然後可以生成專屬的用戶行為標籤,催生出自己的目標。還有一個是維護,產品經理可以從時間、產品、渠道進行歸納,並進行相關分析。

6.png

關於漏斗分析,很多人或許比較瞭解,就是根據用戶需求和行為,進行用戶行為分析,發現用戶下一步操作步驟,以提高轉化率。U-APP的優勢是可將查詢條件放到自制看板中,進行進一步的分析,漏斗分析的主要目的就是提升轉化率。

7.png

關於路徑分析,U-APP可以向前向後查看,幫助瞭解業務線的正常情況是什麼樣的。除此之外,U-APP還能根據不同的業務角色,劃分不同的角色用例。也就是說,路徑分析的產品經理可以看整體,也可以看單個,他們可以去進行單個用戶的細查,找到這個用戶留下或離開的真正原因。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