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發與維運

「技術人生」第3篇:解決問題的規律總結

作者:賀科學


往期技術一號位方法論系列文章:

「技術人生」專題第1篇:什麼是技術一號位?

「技術人生」第2篇:學會分析事物的本質


一、背景

1. 從事物的本質說起


事物本質就是內部的主要矛盾次要矛盾的演變過程,同時該演變過程受外界環境其他事物的相互關聯和相互影響。在普遍的情況下,一個事物的生命週期,是它的主要矛盾、次要矛盾被解決的過程體現。如何分析問題本質,我們已經在《技術一號位的方法論【理論篇】—— 事物本質分析的操作步驟及分析事物本質的必要性》 一文中給出了分析過程和模板,感興趣的同學可以使用這個模板引導自己分析自己的業務。


我們日常生活、工作中遇到問題都是先從主要矛盾入手,解決了主要矛盾、次要矛盾,隨著事物發展到新的階段,新的主次矛盾也會繼續出現。當然新的主次矛盾並非憑空出現,而是過去的其他矛盾演變而來,在事物當前生命週期所處階段,在問題所處的範圍內,成為了阻礙事物繼續發展的主要矛盾次要矛盾。這就構成了事物的發展過程,事物的發展過程遵守了這一規律。


image

如上圖所示,當我們面對複雜事物時,最開始只能感知到當前事物和自己關聯最緊密的某個方面,即該事物的某個維度。從這個維度入手,解決最核心的問題,即主要矛盾。隨著精力和資源的不斷投入,當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次要方面被逐步解決,新的主要矛盾出現,事物發展會進入下一階段,如下圖所示,事物在某一維度上的縱向發展,實際上就是一個問題的粒度不斷細化的過程,也是生產力對事物的改造不斷深入的過程。這一點告訴我們,需要深入地而不是表面地看問題。


image


而當事物縱向發展的同時,隨著縱向問題的不斷解決,橫向的新的維度也會逐步成為該複雜事物的主要矛盾次要矛盾,如下圖所示,事物在橫向發展上被感知和處理的維度變多,人們對事物的認知從單一維度向多維度轉變。這個過程告訴我們,需要全面地而不是片面的看問題。


image


當我們看到了事物在某一個維度上的縱向發展的過程,以及事物在多個維度上的橫向發展的過程之後,要認識到這兩個過程並不是某個過程先於另外一個過程發生的,更多是同時發生的,兩個過程的結合並且不斷演進各自的發展過程才是事物本身發展的規律,最終我們可以從下圖看到一個事物經過若干個階段的發展形成的全貌。這一點告訴我們,需要系統地而不是零散地看問題,同時還要以發展的眼光看問題,而不能靜態地看問題。


image



以上的內容都是圍繞事物內在來看它的發展過程的,結合事物本質的分析一文來做分析,我們還需要看到事外部環境中的其他事物與當前事物的相互關聯和相互影響。這一點也告訴我們,要普遍聯繫地而不是單一孤立地看問題。



image


綜合前面的圖示和說明來看,深入地看問題,就是要看到事物發展過程的細節,各維度下的領域的細節,這是微觀的視角;全面地看問題,就是要看到更多維度,是宏觀的視角;這個過程實際上是從微觀到宏觀的視角切換的過程。

要系統化地看問題而不是零散地看問題,就是在視角從微觀切換到宏觀的過程中,關注點要從局部切換到整體,從而以全局視角來看待問題;

要普遍聯繫地而不是單一片面地看問題,就是要看到外部環境與事物內部主次矛盾的關係和相互影響,既向內看到自身內部的決定性因素,又向外辯證地看待環境對內的影響以及內在對外在的影響和反饋。這個過程其實就是從內向外的視角切換的過程。

要以發展地眼光看問題而不是靜態地看問題,就是不論在以宏觀視角還是以微觀視角看問題時,都需要同時在時間維度上看這個問題的過去是什麼樣的、現在是什麼樣、過去是如何演變為現在的、未來可能會變成什麼樣;

面對複雜的問題時,我們只有從這些角度理清問題的本質,才能在解決問題時,抓住本質和重點。


所以解決問題的過程其實就是:問題的解決由主到次,由主幹到細節,隨著該過程的不斷迭代,需要被處理的粒度變細,問題需要被解決的維度變多。正常情況下,所有的問題的解決,都符合這個規律,體現瞭解決問題的方式的普遍性。


2. 什麼是規律


在討論事物的本質的時候,我們提到了事物發展是遵從一個規律的,但是瞭解規律對於實際解決問題有什麼用處?技術一號位為什麼要了解解決問題的規律?做技術和做業務有什麼規律可循麼?

在回答這些問題之前,我們首先要一起看下究竟什麼是規律,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角度是怎麼分析規律的,規律具備哪些特性。以下內容全部皆為從《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陳先達、楊耕著) 教材中摘抄的關鍵內容,受限於文章篇幅,部分內容使用省略號省略,比較關注的讀者可以查看原文來更加全面、系統地理解什麼是規律:

規律是本質的、必然的和穩定的聯繫


  • 規律的內涵

首先規律是事物及其發展過程中的本質的聯繫。事物之間存在著普遍的聯繫,但並不是所有的聯繫都是本質聯繫,都構成規律。…… 這就是說,規律不是事物的現象,而是屬於事物本質層次的東西;規律不是通過感官可以直接把握的,規律性的認識屬於理性思維層次的認識。

其次,規律是事物及其發展過程中的必然的聯繫。規律和必然是同等程度的概念,代表著事物發展過程中必定如此,確定不移的趨勢。所謂規律的必然性,就是指規律的存在、規律的作用及其後果的不可避免性。具體來說,一些事物的存在,不可避免地會引起另一些事物的出現;事物發展的這一階段,不可避免地要把事物引導到另一階段。…… 在現實中,規律的必然性並不意味著規律只有一種表現形式,也不意味著規律只能以一種方式實現出來在理解規律的必然性時,要注意把規律的必然性與規律的實現方式做適當的區別。

最後,規律是事物及其發展過程中的穩定的聯繫。所謂穩定的聯繫,是指只要具備一定的條件,規律就會反覆起作用,普遍地實現出來。規律的必然性正是在規律的重複性、普遍性中得以體現的。…… 因此規律的重複性是在一個一個不可重複的事物中體現出來,規律的重複性只是重複貫穿同類事物中的必然性的內容。用事物的不可重複性來否認規律的重複性,實際上是混淆了規律的重複性與事物的重複性的區別。

規律的本質不是全歸納,而是對事物本質的把握。在個別之中存在一般,有限之中蘊含著無限。在一定的事物或活動中證明了規律性,也就是在無限的同類事物中證明了規律的重複性。

任何規律都是客觀的,不以人們的意圖和願望而存在併發生作用,既不能人為創造,也不能人為消滅。規律既不能人為創造也不能人為消滅,並不意味著在歷史上發生作用的所有規律都永遠起作用。

任何規律都是在一定條件下起作用的(這句話極其重要,是本文後面討論一般規律和特殊規律的轉換過程的基礎)。規律既不能人為創造也不能人為毀滅,也不意味著人在規律面前無能為力。人們可以通過改變、創造規律發生作用的具體的條件而改變規律發生作用的形式。

  • 規律的類型

根據規律存在領域的不同,可以把規律劃分為自然規律、歷史規律和思維規律。

根據規律發揮作用範圍的不同,可以把規律劃分為一般規律和特殊規律。所謂一般規律,就是對一定領域內所有事物都起作用,對發展的全過程都起作用的規律。特殊規律則是對該領域內某些事物起作用,對該發展過程的某些階段起作用的規律。

一般規律和特殊規律之所以有作用範圍大小的區別,根源在於一般規律和特殊規律發生作用所需要的條件不同。一般來說,在一定質的系統中,一般規律之所以能對該系統所有的事物及其發展的全過程都起作用,是因為一般規律發生作用所需要的條件比較一般,比較少,而特殊規律發生作用所需要的條件比一般規律發生作用所需要的條件更多,更具體。

從規律發生作用的條件看,規律的普遍性共同性程度是通規律發生作用所需要條件的數量成反比的。規律作用的普遍性程度越高,它發揮作用所需要的條件越少;規律作用的普遍性程度越低,它發揮作用所需要的條件就越多。

對立統一規律是辯證法的實質和核心 (該部分內容與本文主題無關,僅用於科普的目的放出來)


唯物辯證法的規律體系就是由 對立統一規律、量變質變規律和否定之否定規律這三個基本規律,以及內容與形式、本質與現象、原因與結果、必然與偶然、現實與可能等一系列範疇所構成的。其中,對立統一規律構成了辯證法的實質和核心。


3. 為什麼要研究規律


  1. 研究規律的目的,是為了科學地、實事求是地、正確地解決日常生產生活中遇到的問題,避免因為不符合客觀規律而帶來損失。


在日常工作中,往往會遇到看起來非常複雜的局面,如果我們不把問題分析清楚,不尋找隱藏在問題現象背後的規律,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生搬硬套過去的一些經驗或者書本上的知識,那麼就很可能會出現經驗主義,也會出現理論偏離實際的教條主義。經驗也好,知識也罷,都需要基於事實為基礎,不違背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否則就會被規律反過來教訓,付出額外的代價。所以研究規律有益於止損。簡而言之,人們可以“通過做事符合規律”來規避失敗的風險。


  1. 研究規律的目的,是為了找出問題所符合的規律,然後結合規律發生作用所需要的條件,通過一定的生產力手段來創造該條件,從而利用規律的發展趨勢來引導事物的發展從而達到我們期望的目的


在日常工作中,特別是做業務,對於技術一號位而言,如果只能埋頭做自己手中的需求,而不瞭解業務發展的規律,那麼就無法在適當的時間投入適當的兵力做適當的事情。這種情況下,技術一號位實際上變成了僅僅帶著一個團隊做需求的“包工頭”,而不是可以協助業務一號位完成推動業務發展重任的技術一號位。


在之前的文章中我們提到過技術一號位的職責是什麼,其中,在系統架構方面,系統架構的前瞻性、可擴展性的前提就是能夠把握業務發展規律而提前做了技術架構上的佈局;除此之外,在兵力的投入、戰役的發起等組織協同方面也都需要符合業務發展規律。如果不管業務當前階段的問題和主次矛盾,也不管這個主次矛盾未來會朝什麼方向發展,那麼最終技術只能被動地響應業務需求,被業務需求推動發展。


如果提需求的人把握了業務發展規律還好,一旦提需求的人眼裡也只能看到客戶拋出來的問題而不是業務發展趨勢和規律,那麼可想而知技術的投入實質上是在圍繞著細枝末節做無用功。而對於那些有能力的技術一號位,做的各種技術決策不僅能支撐業務的發展,保障業務的運行,更重要的是利用生產力的提升,結合業務發展的規律來引導、驅動業務的發展。我們今天不聊具體某個事情怎麼做,如果有同學想探討個例,我們可以線下交流。需要大家明白的是,每個業務所處環境不一樣,每個業務所處的發展階段不一樣,所以講再多的個例都沒有意義。我們要直接從不同個例中的共性講起,講透,找到規律,這樣就能讓更多的人做業務的時候知道現在要做什麼,為什麼要這樣做,接下來要做什麼。簡而言之,就是通過“預測事物發展規律”,依靠規律來從事物發展中獲益。

  1. 研究規律的目的,也是為了利用一般規律和特殊規律的辯證關係,掌握打破規律的能力,從而讓看起來不可能、不符合規律的事情發生,從而從中受益。


“看起來不可能、不符合規律”的事情,可能是加速事物某個階段的發展,也可能是直接跳過事物的某個發展階段直接進入下一階段,還可能是延長了某個事物在某個階段的停留。總之,在結構性上影響事物的發展,要比單純地利用規律或順從規律獲益更大,當然影響也更深刻。


比如做業務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利用已有的中間件和系統服務來降低業務啟動過程中的技術投入從而加速業務啟動過程;我們可以利用已有的基礎保障機制和系統工具來降低業務發展過程中的系統性風險,從而能夠把兵力聚焦在業務問題的解決上,從而能夠跳過重複的穩定性建設的階段,加速業務發展過程;原來一個業務要必然經歷的生命週期的各個階段,都隨著相關技術的複用和生產力的提升而在時間上被壓縮或直接跳過,因此業務發展速度要比單純堆人力要更快。


所以“業務發展遵守其生命週期”這一特殊規律,被打破的時候,就能讓業務跳過某些看起來是必須的無法跳過的環節。簡而言之,就是通過“打破規律”,來創造看起來的不可能。


我們需要辯證地理解“看起來不可能”。看起來不可能實質上是發生了“在某人或某些群體認知之外的” 的事情,在具備更高的生產力的群體來看,前者眼裡的不可能大概率是稀鬆平常的事情,舉個簡單的例子:飛機對於原始部落和現代文明而言,分別是“不可能”和“平常事”,本質上問題不在於飛機,而在於不同群體所掌握的生產力的差異。對於認為“不可能”的群體,讓他們打破既有認知規律的最簡單的方式就是把更先進的跨代的生產力賦予對方。


二、解決問題的一般規律和特殊規律及二者之間的辯證關係


1. 為什麼要分析解決問題的規律


我們日常生產生活中,很多事情,最後本質上都可以抽象為在解決問題,只不過問題所屬的領域不同,背景不同,涉及的方面不同,問題所處的環境和發展階段也不同,雖然千變萬化,即事物本身存在特殊性,但是在如何解決問題上,也是有一般規律和特殊規律存在的,也是符合矛盾的普遍性的。因此把解決問題的規律研究清楚,分析清楚解決問題的一般規律和特殊規律之間的辯證關係,對我們日常工作和生活有極大的好處,或者說,對於技術一號位來講,有助於做好日常工作,履行好角色賦予的職責。

2. 為什麼要分析一般規律和特殊規律之間的辯證關係


在上面的分析中我們可以看到,研究規律的最高境界是打破規律,而打破規律需要理解一般規律和特殊規律之間的辯證關係。


如果只是單純地、抽象地討論這個一般規律,那麼對於我們實際生產生活中解決問題的指導意義太弱,而如果不討論這個解決問題的最基本的一般規律,那麼再討論更具體的場景時,特殊的規律是如何來的,特殊規律如何被打破,就說不清了。所以二者之間的辯證關係是我們最高效地利用規律的理論基礎。


我們上文中引用了《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教材中的一段話,這段話是關於一般規律和特殊規律的關係的。但是從討論可以看出,教材只簡單地提到了一般規律和特殊規律的差別,並沒有討論二者之間的關聯性。在這裡我們嘗試來分析一下二者之間的關聯性,分析清楚二者之間的辯證關係,從而能夠讓我們從中獲益,引導我們看清在日常做業務、做技術的過程中,看明白一般規律是什麼,特殊規律是什麼,如何利用一般規律來“打破”特殊規律,或者利用特殊規律來打破一般規律,從而能夠讓事物發展的過程受我們的引導。


“打破規律”看起來和“做事情要符合客觀規律”是矛盾的,但“打破規律”實質是指改變事物符合規律的條件,從而讓事物符合新的規律;而“做事情要符合客觀規律”講的是事物所屬環境的條件不論怎麼變,都是會遵從某一種規律的。因此本質上二者並不矛盾,要辯證地理解這個“打破規律”和“做事情符合規律”的關係。


3. 一般規律和特殊規律之間的辯證關係


在接下來的討論中,我們會把規律對事物起的作用簡化表述為“控制”。這並非學術性的簡化,只是單純為了精簡討論過程,並且把表述口語化。


一般規律和特殊規律之間的辯證關係具體如下:


  • 在一定領域內,一般規律對所有事物起作用,包括該領域內的符合某個特殊規律的事物。
  • 在一定領域內,特殊規律控制的事物對外表現為受特殊規律的控制,但是並不意味著一般規律所起的作用不存在。
  • 在一定領域內,特殊規律和一般規律是疊加存在共同發揮著作用的,在特殊規律的條件下事物沿著特殊規律的束縛發展,當滿足特殊規律的條件消失時,事物整體的發展受一般規律控制。
  • 在一定領域內,“構建符合特殊規律的條件”是決定事物受特殊規律控制還是受一般規律控制的關鍵因素,而生產力是決定該關鍵因素的關鍵因素。


image


對於一般規律和特殊規律,我們可以從如上示意圖中看到,一般規律的影響範圍大,普遍性高;特殊規律的影響範圍小,普遍性低而特殊性高;同時,特殊規律需要更高的生產力,而一般規律則對生產力的要求不高。同時我們需要知道生產力的應用會帶來成本,所以一般規律和特殊規律之間的轉換也會涉及到成本因素,如下圖所示:


image


基於上面的分析以及示意圖可以知道如下結論:事物受特殊規律影響還是受一般規律影響是可以相互轉換的,而讓這種轉換髮生的關鍵是對該事物操控的生產力的水平。生產力低下的時候,事物在一般規律或者特殊規律之間轉換的難度高,事物在所處環境和條件下更傾向於遵守使之產生的規律而不發生所遵守的規律的變化;生產力提高的時候,事物在一般規律或特殊規律之間轉換難度隨著生產力的提高而變低,事物遵守的規律可以在生產力的幫助下調整從而允許人間接影響事物發展規律。


因此,當我們想要應用規律甚至打破規律的時候,我們可以繼續從上面的理論分析得出如下結論:


1. 在我們生產力水平比較低的時候,解決問題要符合事物的發展規律;
2. 而在生產力水平比較高的時候,我們可以通過調整事物符合特殊規律的條件從而讓事物遵守特殊的規律,或者讓事物不再遵守特殊規律而回歸一般規律的控制;
3. 如果我們想要打破規律讓看似不可能的事情發生時,不是僅僅把資源投在事情的本身上,而是同時需要投入在與之相關的生產力的提升上,二者之間的投入比例需要視實際情況做調整。

4. 解決問題的一般規律和特殊規律


討論完一般規律和特殊規律的辯證關係,我們終於可以探討解決問題的一般規律和特殊規律了。


在背景章節中我們從事物的本質引申到了問題解決的規律,即:解決問題的過程符合事物的本質演變過程,“由主到次,由主幹到細節”,循環往復,直至事物消亡。按照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中規律的類型的劃分來看,這個規律應該屬於一般規律,而不是特殊規律,因為除去極個別的情況下,大多數人都能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抓住重點去解決,即便這個人並不瞭解馬克思主義哲學,不熟悉矛盾論,這個規律需要的的條件不多,適用範圍極廣,所以它是一般規律。


解決問題的特殊規律,和問題的特殊性有關,即和具體的某一類問題有關,接下來我們就針對日常工作中接觸到的技術、業務、組織問題來分析它們存在哪些一般規律和特殊規律。


三、技術、業務、組織的一般規律及應對策略


對於世界上任何劃定範圍的事情,都可以找到該範圍內的規律,小範圍內的規律不一定適用於大範圍,反之亦然;大範圍內的規律不一定適用於小範圍,反之亦然;有無數種事物,可以有無數種劃定範圍的方式,那麼就蘊含了數不清的規律。對於不同的人而言,有的事情輕如鴻毛,去探究它的規律不能產生任何價值,而對於另外一些人而言,恰恰相反。我們需要客觀辯證地看待探究事物規律的行為,這是從知其然上溯其所以然的過程。


對於業務開發人員而言,最重要的兩個事情,就是業務和技術,而對於技術一號位而言,還需要增加一個組織維度,因為在企業內任何一件事情都有對應的組織來支撐的,或者任意一個團隊,都有其自身要解決的問題的。我們單純地拋開組織來談技術或業務問題的解決規律,就天然地會缺少一個非常重要的維度。所以下一期,我們將主要從技術一號位的視角來談業務、技術、組織的演進規律,以及對應的應對策略,敬請期待!


掃碼查看更多中間件技術乾貨和案例:

qrcode_for_gh_94efc5c3f960_344.jpg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