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情

周國平:人與人之間最舒服的狀態

改變自己是神,改變別人是蠢

一提起周國平,很多人都會有一種莫名的親切感。

他的各種語錄在網絡上廣為流傳,他的許多文章被稱為“情感美文”,頻繁出現在我們手頭的讀物上。

也許你沒讀過他的哲學作品,但你很有可能因為他的某句話而心生觸動。

不同於其他哲學家的晦澀高冷,周國平的文字總是那樣平易近人,像一位多年老友,在與你煮茶漫談。

他既是一位思想深邃的哲人,也是一個慈愛的父親,一個博學的朋友,一個喜歡獨處的中年人。

最近,十點君就與周國平老師一起,聊了不少大家感興趣的話題。

1

你的孩子,其實不是你的孩子

周國平有一兒一女,兩個孩子的成長軌跡卻大相徑庭。

女兒是標準的“別人家的孩子”,不用家長操一點心。

她天生愛讀書,5歲時就自己抱本書看得津津有味。

從小學到中學,成績都名列前茅,長大後又去了紐約大學學戲劇。

兒子則截然相反,上小學前認識的字只有十來個,三年級前的語文成績還經常倒數。

雖然周國平自己是著名的哲學家和作家,但兩個孩子都沒有繼承他的“衣缽”。

女兒從小就想走出父親的“陰影”,最後選擇了與哲學毫不相幹的戲劇,而兒子甚至都沒有遺傳到他的“文學天賦”。

對於這一點,周國平卻很欣慰:

孩子們都走出了自己的路,而不是跟在父母身後亦步亦趨。

周國平曾直言不諱地批評所謂的“中國式父母”:

孩子小時候,把他當成寵物養;孩子長大後,把他當成實現自己理想的工具。

正如他在《周國平少年哲學智慧書》中的思考,在孩子的幼年時期,最重要不是灌輸知識,而是激活他的靈魂。

他打了一個比方:打開孩子的心靈,就像打開了一股活水的源泉,一通百通,源源不斷。

這個時候,應該讓孩子受到一點哲學的熏陶,鼓勵他們自由地暢想和提問:

天有多高?

地有多厚?

人是從哪里來的?

先有雞還是先有蛋?

每個問題都沒有標準答案,但每個問題都能引發孩子的思考,讓他們對世界、對自己都有更深刻的認識。

一個會獨立思考的孩子,才能充分發揮自己的才能,生長為一個健全和優秀的人。

有些父母喜歡強行改變孩子的人生軌跡,把他們的未來限定在自己畫的圈里。

看似是為了孩子好,實則是一種自私。這樣的孩子長大後,往往活得不自信、不快樂。

真正有智慧的父母,應該像朋友一樣,引導孩子了解自己,發現自己的才能,找到屬於自己的路。

正如紀伯倫所說的:“你的孩子,其實不是你的孩子。因為你只生了他的身體,而不是他的靈魂。”

2

你的愛人,不是你的附庸

周國平為人溫文儒雅,他寫愛情、寫婚姻,寥寥數語就能直擊人心,受到不少女性讀者的追捧。

他本人也毫不掩飾對女性的贊美:“我對女性只有深深的感恩。男女恩怨,一切怨都會消逝,女性給人生、給世界的恩卻將永存。”

文藝圈里就曾流傳著一句話:“男不可不讀王小波,女不可不讀周國平。”

面對這種說法,周國平只是笑著說:“這可能是因為我比較會換位思考,能夠體會到女性的心理狀態。”

很多人能在周國平的文字里產生共鳴,往往是因為他能夠站在對方的角度,敏銳地捕捉到婚姻情感中複雜的矛盾癥結,說出別人想說卻又說不出的話。

近年來,國內的離婚率在不斷攀升,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對婚姻產生疑慮:“為什麽現在的婚姻,變得如此脆弱?”

對於這種現象,周國平也開出了自己的藥方:尊重,自律,寬容。

一個好的家庭,首先要相互尊重。

婚姻不是把兩個人捆綁在一起,結了婚的人,依然是獨立的人格,依然可以發揚自己的個性。

其次,是懂得自律。

對方充分信任你才會給你自由,這種自由不能濫用,不能放縱自己做出格的事情。

最重要的一點,是彼此寬容。很多人不敢挑剔外人,卻對家人橫挑鼻子豎挑眼。

對親近的人不挑剔,不僅是一種體貼,更是一種教養。

周國平深有感觸地說:

不要試圖去改變你的家人,因為每個人都跟你不一樣,有性格的差異,有觀點的不同,在日常生活中發生沖突也是難免的。

但不能因為這樣,就說對方是錯的。一個人的性格是很難改變的,只能是求同存異,彼此磨合。

婚姻的破裂不是因為兩個人不同,而是因為不能容忍這種不同。

3

你唯一可以改變的,只有自己

平時的周國平,是一個喜歡安靜的人,但他的生活並不單調。

他是最早開通博客、微博的文化名人之一,也擁有自己的公眾號,吸引了大批年輕粉絲。

他也樂於交朋友,只是對交往的質量會比較苛求。在他的朋友圈里,“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但他最享受的,依然是一個人獨處的時候。

幾乎每天,他都要留出一段時間,用來讀書、思考、寫日記,自己和自己進行對話。

他坦言:

社交能力差,只是性格的弱點;不能獨處,就是靈魂的缺陷。獨處比社交更重要。

獨處,是一個整理內心的過程。有了這個之後,你才能認清自我,對別人也會更有價值。

如果你只是個平庸的人,不能給別人帶來任何東西,別人跟你交往也是很無趣的。

很多人熱衷於浮華喧囂的生活,外表風風火火,靈魂卻空虛寂寞。

周國平式的快樂,變得越來越難得。

對此,周國平一針見血地指出:

不快樂的原因,是迷茫。首先你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麽,然後你得到的東西,都不是自己要的。

一個人的心里要清楚,什麽重要,什麽不重要。不管最後結果如何,都能坦然接受。

可惜許多人忙了一輩子,都沒有想清楚這些道理。

他們一邊抱怨生活的不如意,一邊重複過去的生活。

要想走出人生的困境,就必須尋求改變;不是改變別人,而是改變自己。

害怕獨處的人,只能強制自己靜下來,不去找別人,學會和自己對話;

不夠快樂的人,只能克制自己的欲望,不在不重要的事情上折騰。

雖然一開始伴隨著陣痛,但生活總會一點點變好。

余生不長,與其苛求別人,不如審視自己;

改變別人只會徒增煩惱,改變自己方能找到快樂。

當我們真正領悟到了這些,人生也就翻開了嶄新的一頁。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