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據

那些年,做數字化轉型項目頂層規劃設計遇到的那些坑(二)

七、規劃沒有兼顧甲方高中低多個層次人員的需求

數字化轉型的規劃,應該兼顧甲方高中低三個層次人員的需求。一般而言,高層注重方向指引,提綱挈領。中層注重統一協調,監督管理。基層注重執行,提升效率。在乙方進行項目調研時,甲方高中低層次站位的角度不同,如果規劃不能兼顧三個層次,那麼要麼規劃的高度深度不夠,要麼就是落地困難。
有一些方法論能夠兼顧業務訴求,例如IBM使用的組件化業務模型(Component Business Model,CBM),可幫助管理者評估整個企業的目標和戰略,幫助中層梳理業務管理流程,協助基層員工關注具體的業務執行,總之是兼顧了甲方高中低多個層次的要求。同時,組件化業務模型也能夠有效利用內、外部專業化的優勢。

八、機械化照搬最佳實踐,甲方選擇了不適合自己的規劃

前些年,在做數字化轉型的項目時,乙方很多項目依照最佳實踐的方法論向甲方進行介紹和複製。按照最佳實踐進行復制的好處是,路徑清晰可達,最佳實踐經過了驗證,從業務、技術等角度都可以產出比較明確的、有價值的交付物。但是,如果僅僅機械化的照搬某些最佳實踐,全盤照搬缺少特色,比較容易陷入一種被動跟蹤的困境。
試舉一例,乙方在做項目規劃時,向甲方隆重介紹了為甲方同行丙方企業所做的規劃,並且強調三年來,甲方同行丙方按照規劃取得了多少成果。乙方滿心以為甲方會折服於乙方的專業能力,對給丙方的規劃照單全收。殊不知甲方經過了冷靜思考之後,拋出了一個問題:“既然丙方已經在三年之前按照此規劃做了設計,我和丙方之間是競爭關係,他們比我們早幹了三年,那我們是後發,如果仍然按照此套路去規劃設計,那麼請問我們的競爭優勢在哪裡?”
照搬最佳實踐,需要和甲方的規模、行業地位、發展定位等相匹配。如果甲方是定位成行業跟隨型的企業,則按照最佳實踐是比較合適的。如果是行業領先的甲方,照搬最佳實踐就需要慎重考慮。如果是想成為行業引領,則照搬最佳實踐也可能成為障礙,因為其他的機構、企業已經按照最佳實踐應用過了,並且有時間上的先發優勢。那麼,此時的甲方直接套用最佳實踐的經驗,如果沒有考慮清楚後發優勢,忽視了自身的差異、稟賦,沒有深入挖掘內在的優勢和潛力,則會陷入盲目跟從的陷阱。
在智慧城市領域也存在著“追星式規劃”,例如,甲方人員參觀了北京、上海某個明星項目,甲方人員一致認為該項目落地效果非常理想,但是實際上該項目投資規模很大,可能多達數億元,如果甲方財力不夠支撐該項目實施,則也是無法落地的。

九、市民、員工等公眾對於頂層規劃的參與度低

有些項目的規劃設計,尤其是在前期,市民、員工等公眾的參與度非常低,市民、員工等公眾不瞭解規劃設計的目標,也不知道具體情況。項目規劃設計做出來了之後,公眾看不懂。即使市民、員工等公眾瞭解到了規劃設計的情況,也無法理解其中的內容、含義,從而只是被動參與。因此,公眾不理解,不清楚來龍去脈,會造成公眾更多的疑問,例如,大家就會有疑問,為什麼要做個大數據平臺出來呢?做個大數據平臺會有什麼價值?公眾會認為,做個大數據平臺可能還不如直接做個APP,APP最起碼能夠看得見,摸得著。
從最初的設計階段,市民、員工等公眾的參與度就低,到後期系統開發完成上線之後,公眾的使用度、參與度仍然低。從最初的立項、規劃設計,到系統上線,市民、員工等公眾由於不瞭解、看不懂,到不參與,甚至是牴觸大,造成項目的效果大打折扣。
當前,我們看到了一些甲方正在想辦法提高市民、員工等公眾的參與程度,例如,有的政府發佈了徵集城市運行痛點的項目,也有的政府藉助於大數據對市民反映較多的問題集中向社會公佈,徵集解決辦法。這些都是提高公眾參與程度的有力措施。

十、規劃設計對於困難的估計程度不足

項目的時間進度節點是很多規劃設計項目的重要內容。在考慮項目時間進度節點時,如果規劃對於困難的估計不足,則會給出錯誤的時間估算。比如,乙方在做數字化轉型的項目當中,如果在數據都能夠充分共享的情況下,完成項目需要六個月的週期。但是,乙方在做實際項目的實施時,恰恰是數據共享遇到的阻力、障礙最大,在項目中最為耗時,整個項目六個月的週期,乙方可能花了三個月時間,仍然尚未打通甲方的數據。對於困難估計不足,就會打亂時間進度節奏。

既然有了坑,那麼如何規避呢?我們認為應該從以下幾點做起:

一、甲方應該重視規劃設計的作用

目前的很多規劃,由於乙方競爭激烈等原因,造成了甲方的議價空間比較大。很多規劃是由乙方低價或者是免費贈送給甲方的。甲方會認為:一方面規劃不重要,實際項目最重要,因此,甲方支付意願比較低;另一方面,甲方覺得規劃如果是贈送的,則為甲方自己省錢了,相當於白撿錢了。乙方由於付出了前期溝通、調研、撰寫等成本,在預算有限的情況下,當然也是能省就省。乙方找幾個人,很快就把規劃做好了。
俗話說“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在規劃上面省的錢,未來實際在項目實施當中,要麼乙方通過推薦關聯的廠商找補回來,要麼就不盡心盡力,在規劃中潛藏了一些坑。結果規劃的免費午餐,最終變成了項目實施最昂貴的坑。

二、甲乙雙方都應該重視調研的工作

我們經常見到寫的非常體系化、格式非常漂亮的一些規劃,但就是有一個問題,該規劃“放之四海而皆準”,開玩笑地說,把該規劃當中的企業名、區縣名做個批量替換,該規劃馬上就可以作為另一個企業、另一個區縣的規劃了。
想要做出高質量的規劃,前期做出高質量的調研必不可少。只有調研充分了,那麼依據國家、省市的多級規劃,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產業佈局、比較優勢、發展方向,才能做出比較優質的規劃;如果做的實際調研不充足,就會有坑。

三、甲方儘量尋找獨立的第三方做規劃

目前,很多的項目規劃設計都是乙方免費送給甲方的,乙方的團隊往往從自身出發,一是站位高度不夠,二是規劃對自己有利的方向,依據自身的優勢或者技術參數形成規劃。如果甲方足夠重視規劃,則可以多考察幾個乙方,思考到底應該選擇什麼樣的乙方做規劃是最合適的,對乙方有一個綜合性的對比評判,或者邀請跨領域的、跨廠商的獨立第三方做規劃。

綜上述所,在數字化轉型的大潮當中,無論是做智慧城市、企業數字化轉型,規劃設計都是非常重要的環節。只有避免了規劃當中的這些坑,才能有效提升項目實施的效果,達到一張藍圖幹到底的效果。

本文的撰寫得到了以下老師的指導,在此感謝!

數字政府和智慧城市資深專家 霍向光老師
數字化轉型專家 KK老師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