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安

阿里雲總裁張建鋒:企業數字化是一把手工程

“阿里雲的願景就是提供數字經濟時代的基礎設施。”4月2日,在主題為“企業的數字化未來”的企業家高端對話網絡直播公益活動中,阿里雲智能總裁張建鋒表示。

4月2日,由國務院國資委幹部教育培訓中心、中國企業聯合會主辦,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海爾、阿里巴巴集團協辦的企業家高端對話網絡活動成功舉辦。本次活動聚焦企業數字化未來,對在疫情背景下如何開啟數字經濟全新的企業範式進行了探討。

三家數字化標杆企業的負責人隔空連線,共有427萬人在線收看了這場直播。

張建鋒詳解了阿里數字化的關鍵,並分享了企業數字化的“三步曲”:1,基礎設施雲化;2,流程與技術同步改造;3,基於數據開展創新和智能化。

附:張建鋒演講核心觀點

疫情發生後,利用數字化的平臺基礎和技術優勢,阿里不僅保障了自身的運轉,實現十多萬員工的雲辦公、雲培訓,還向政府、企業和社會輸出解決方案,用數字技術賦能疫情防控、復產復工、AI篩查、疫苗研究、全球防治協作等多個領域。

復工前三週,阿里巴巴員工通過釘釘在家辦公,投入抗疫,內部工作沒有受到任何影響。不到一個月時間裡,阿里開發出了100多套解決方案。2月1日到3月25日,阿里巴巴集團內部通過釘釘做了4萬多場直播培訓。

阿里AI診療技術,20秒鐘就能讀一張肺部CT片子,在浙江、湖北、日本等地都發揮了重要作用;阿里的數字外呼系統一天可以打100萬次以上電話,目前累計打了1600萬通電話,節約了大量的人工成本。

馬雲公益基金會和阿里巴巴公益基金會聯合發起編寫《新冠肺炎防治手冊》,目前全球下載量已超過67萬次,有中、英、意、法、日、西五種語言版本。還有一些國家的志願者把手冊翻譯成當地語言,幫助了更多國家。基於釘釘搭建的“國際醫生交流中心”,已成為各國醫護人員交流新冠肺炎救治經驗的重要平臺。

阿里雲智能的願景是:成為數字經濟時代的基礎設施。

具體而言,這套“阿里雲—四中臺”數字基礎設施由兩部分構成:一是雲平臺,通過“雲”變分散為集中,解決平臺的安全、效率和成本問題;二是“四大中臺”,即:數據中臺、業務中臺、IoT(物聯網)中臺和管理中臺。

釘釘就是管理中臺。企業的管理、生產、經營、營銷都要實現在線化,進而實現數智化,推動管理創新。釘釘是非常好的管理在線平臺,這套工具和方法正在被越來越多的公司採用。

數據中臺要解決數據歸集問題,歸集好才能利用好。這不僅涉及計算能力,也是應用能力。數據中臺在各行各業都發揮了很大作用,比如數字政府,在浙江、海南等地,老百姓辦事只需要在手機端提交一份資料,系統後臺就能自動辦理。

歸根結底,現代化的管理理念和信息技術高效結合才能產生價值,而現代信息技術就是國家提倡的新基建。

阿里巴巴是互聯網公司,互聯網公司並不天然就是數字化公司。阿里巴巴在國內企業中率先建設中臺。中臺要做到“三統一”:技術統一,數據統一,文化統一。不管公司來自何方,只要成為阿里集團的一部分,技術、數據必須統一,文化也要統一。追求“三統一”的過程,就是阿里巴巴數字化的進程。像釘釘這樣的產品,都是阿里內部先使用,然後再逐步推向社會。

數字化跟信息化並不完全是一回事。信息化是流程驅動,數字化是基於流程,進一步移動化、智能化。比如企業差旅,數字化企業不需要事先審批,員工自己預訂,但後臺會智能識別、管理,“輕管控、重分析。”

企業數字化三步曲:1,基礎設施雲化。2,流程與技術同步改造。3,基於數據開展創新和智能化。此外必須提及的是,企業數字化是一把手工程,要做頂層設計、統一規劃。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