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阿里雲研究與戰略諮詢部總經理宿宸從數字化角度解析商業地產與零售消費。
疫情其實是對各行各業,不僅是百貨和購物中心,都帶來了很大的影響。前段時間我們也做了一次泛零售行業的調研(包括餐飲及購物中心行業),有一些疫情期間和數字化相關的一些結論和大家分享一下。
疫情對泛零售行業的影響
在我們整體的調研當中多半的企業表示,疫情對他們來講導致企業的銷售會有所減少;也有大概20%的企業迴應說在疫情期間,他們的銷售是不降反增的。那這些不降反增的企業有什麼樣的特點?
我們發現這些企業有一個共性就是他們會有互聯網的前端,基於互聯網和數字化的業態。除了釘釘和在線教育行業之外,一些具有線上直接觸達消費者的產業和業態,其實極大提升了自己業務的穩健性,受到疫情的影響相對來講是非常小的。
對於一個企業來講,數字化穩健性的底座其實是會顯著地增強它面對疫情的防禦力和免疫力。當你的線下門店客流受到影響的時候,如果有一個比較穩健的前端數字化的觸點和前端的平臺,其實是可以很好的抵禦或者是對衝掉一些疫情的影響。
在企業受到疫情衝擊程度來看,我們也會發現整體而言大企業的表現是比較穩健的,小企業受到的衝擊比較嚴重,這個道理也非常簡單,主要有兩個原因:第一,物理生意底座的穩健性。大企業不管是供應鏈還是上下游的生態關係,已經有了相對強的結構,受疫情的衝擊也會小一些,小企業就相反,穩定性比較弱。第二,企業數字化底座的成熟性。大企業來講,通常不管是IT的基礎設施還是業態方面,在數字化的佈局程度總體而言都是高於中小企業的。
另外一個調研現象便是,大部分企業面向疫情業務恢復的週期還是比較樂觀的,大部分企業還是認為會在比較短的週期內做到恢復反觀商業地產領域的大部分負責人還是認為整體上的恢復週期還是比較長的,基本都超過了三個月。所以這也是印證線下商業在短期內,尤其是在人流受到的影響的時候其實還是受到比較明顯的影響。
疫情期間不同消費品類的趨勢變化綜合調研的反饋,不同種類的一類是場景化的消費以及一些非剛需的消費品類。比如像酒水、服飾,這些非剛需和場景化的消費品類受到疫情的影響還是比較明顯的,尤其是和去年同比相比我們都可以看到一些降幅。大品牌的品牌力仍然存在,但是我們也是看到說傳說中的補償類消費,或者是報復性的消費其實不及預期。這個還是受到宏觀經濟以及疫情全球爆發對消費者心態產生的影響。
另一類是民生類的消費,比如快消品,這些短期看在疫情爆發時期出於囤貨心理可能出現短暫性的需求爆發,在疫情逐漸控制之後消費水平逐漸回到正常的狀態。長期來看這部分總體消費的量還是穩定上升的狀態,但是消費渠道會出現變化,所以線上的形式會成為非常重要的聚合點。
數字化決定了企業的韌性
從調研數據的結果來看,數字化轉型程度或者數字化轉型的成熟度比較高的企業是在疫情中,體現出了非常明顯的韌性。我們看到整體的結果就是一紅蜻蜓、良品鋪子這些平時做了數據化前端佈局的實體企業,其實是體現了非常強的韌性。
我們從阿里的角度來講的話,怎樣看待企業的數字化轉型的成熟度,我們會用五部曲的評估架構,分為五個評估的維度:
第一是基礎設施的雲化。因為你有一個穩健的數字化的底座,可以提供非常穩定的算力,支撐大流量的變化等等,提升業務的穩定性和安全性,這是數字化的基礎。
第二是觸點的數字化。企業用數字化手段直接觸達消費者,在商超,除了搭建線上銷售的平臺,在商場也用IOT技術收取消費的動線,計算不同品類,不同品牌之間消費的轉化率,從而進行商鋪的招商調優和運營的優化等等,這些我們覺得都是觸點的數字化,要利用數字化的觸點觸達消費者,用終端的信息反哺業務的決策。
第三是做業務的在線化。利用各種各樣的數字化的平臺,把我們的業務做到在線,只有在線優化才更容易。業務在線其實是可以顯著的去為我們的企業起到這樣的降本增效的作用。業務在線也是我們看這個企業在數字化轉型當中能夠做到什麼樣的程度也是重要的維度。
第四是運營的數據化。以商業地產來講,如何用數據來支撐運營的優化,用數據支撐市場營銷的投入這些都是有數據來支撐的。包括商鋪的招商運營,選擇哪一品類,這些很早以前以經驗操作的模式,在現在我們更重視怎樣用數據化的方式去科學的支撐,把它透明化的展示出來。
第五是運營的智能化。在零售的業態裡面,類似於庫存的優化,或者是選品,以及基於之前的這種銷量狀態來去決定SKU的選擇,去做自動的補貨等等,這都屬於一定程度的運營的智能化。
這五大維度綜合起來代表了阿里對於一個企業數字化轉型成熟度的評估。通過把數字化轉型成熟度作為基礎,和企業在疫情期間的表現來做交叉分析和比較,結果非常明顯,企業的數字化水平和它在疫情當中的表現是很明顯的正相關。
回到購物中心和百貨領域,接下來的挑戰和調整的難度也是在增加的,商家的數據、消費者的數據、生態的數據,相對還處於比較割裂的狀態、如何做轉型?包括商業的結構上應該做什麼樣的調整?這個在實操層面都有比較大的難度,購物中心即使要去做業態的調整和優化,做數據的打通,也是面臨了這樣的挑戰。
商業地產數字化的新機遇
其實疫情也帶來一些機會,一個就是社區商業這個概念,社區商業經過疫情,還是會帶來非常多的機會,怎麼把原有的業態和社區商業做互補和擴充,然後增加購物中心和商業的多元化服務,這個從某種意義上來講機會還是比較大的。
第二,我們看到現在國家都在提數字新基建,這也是在疫情期間拋出來非常重要的觀點。包括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等。這些落到城市維度就是智慧城市,政府如何利用數字化的基礎設施增強民生的體驗,提升治理的能力。再往下落到商圈,智慧商圈、智慧商業和智慧社區,這些對於購物中心和百貨而言是有很大的機遇。如何利用數字化的基礎設施去進行商圈用戶的挖掘,也是購物中心可以去思考的點。
回到數字化底座的構建和數字生態的構建。數字化底座可以顯著增強企業的免疫力,對於購物中心而言,其實也是一樣。在這裡我們去考慮如何讓購物中心和商戶共同構建數據平臺,然後在這上面做一些業務的創新,包括社區商業這樣的創新,來幫助商戶結合智慧商圈的運營來去實現用戶的深度挖掘,提升營銷的轉化率,然後實現和商戶之間的共贏。
大咖視點
疫情期間,阿里雲研究中心聯合清華經管學院、北大光華管理學院、長江商學院、浙江大學管理學院、復旦管理學院等國內多個頂尖商學院的教授,以及多位戰略諮詢公司高層和業界專家,共同推出線上課程及直播分享,助力大家洞察大盤,轉“危”為“機”,實現增長。往期精彩內容合集請掃碼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