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據

物聯網的崛起:從靜態產品到動態服務

8.12.19-IoT-Rising-From-Static-Products-to-Dynamic-Services_副本.png

公司正處於深度轉型之中。區塊鏈,機器學習和物聯網(IoT)等新技術的興起為業務增長帶來了令人興奮的機遇。互聯產品正在改變人們與對象互動的方式以及他們對品牌的感知方式,使公司能夠超越靜態產品來滿足當今不斷變化的消費者的需求。

如何從產品轉向服務

物聯網允許產品和服務的集成;帶有嵌入式傳感器的智能連接對象幫助公司獲取數據、提取見解、監控用戶行為並提高質量。公司需要了解如何連接對象,最重要的是,如何集成其服務,以提高效率和盈利能力。如IBM最近的一篇文章所示,有幾種方法可以將服務集成到產品中:service-for-products, service-with-products, and product-as-a-service。

Services-for-products

服務可以提高產品的質量和耐用性。此類集成的一個很好的例子是智能維護,當將維護服務集成到需要定期監視的產品中時,可以使用智能維護。此應用程序在工業機械中很常見,在工業機械中,連接的設備可以連續地在雲中發送其狀態以預測和優化維護操作。Microsoft創建了幾種工業智能維護產品,以幫助公司在建築物維護經理甚至知道潛在問題之前就發現了潛在問題。

Services-with-products

服務可以擴展產品的價值,因為客戶願意為包含服務的產品支付更多的費用。特斯拉車主可以通過空中更新其汽車軟件,並且不需要像其他汽車公司一樣的服務中心。當有可用更新時,他們可以通過WiFi下載新版本,這種服務使產品變得更安全,並隨著時間的推移增強了功能。

Product-as-a-service

產品即服務(Product-as-a-service)是一種商業模式,它在傳統上作為產品銷售的領域提供服務。IBM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案例研究,展示了醫院和醫療設施通過將其產品轉換為“as-a-service”模式來降低維護成本。

美國的公共建築花費大量資金來維護出口標誌;安全標誌每年需要測試一次,每次測試大約持續20分鐘。每年每個標誌的成本約為35美元,再加上單個標誌和安裝的成本。藉助物聯網,可以將產品轉換為服務,因為房屋所有者不必購買產品,而是可以訂閱一項服務,該服務可以持續監視系統狀態並進行遠程維護。

服務應用

在開始數字化流程並將服務嵌入產品中之前,公司必須瞭解如何應用物聯網等技術。

《亞馬遜物聯網之路(Amazon Way on IoT)》的作者約翰·羅斯曼(John Rossman)提出了IoT連接的四個層次,其中每個層次都可以激活一種不同類型的服務:

Level 1: 跟蹤Tracking

入門級別是關於跟蹤和從用戶那裡獲取數據。諸如健身腕帶之類的已連接設備可以告訴用戶行走,奔跑或睡覺的時間。這些服務有助於可視化和管理數據。公司可以提高對產品與用戶行為之間關係的認識。

Level 2:見解(Insights)

連接的設備在雲中接收和發送數據,在雲中分析不僅可以收集和可視化數據,還可以從過去的操作中提取價值,從而幫助獲得洞察。

Level 3:優化(Optimization)

藉助預習系統(prevision systems),機器學習技術可以將數據從見解轉移到預測,從而幫助理解模型並改善未來的操作。

Level 4:網絡協調(Network Coordination)

連接的對象可以相互通信,並改變它們對未來行為的預測;設備不是單獨的,而是在系統中協同工作。

數據的價值

產品中的數字服務由數據提供動力。數據專家已經從花時間在數據準備上轉移到了花大量時間在數據分析上。今天,我們處於Analytics 3.0時代:數據豐富的產品時代。數據嵌入產品和服務中,以創造新的機會。

Bosh創造了一個所謂的智能產品。他們不僅銷售產品,而且還提供一個瞭解人們對產品的採用和使用的平臺。他們已經從小型發動機傳感器轉向車隊管理系統,從安全攝像頭轉向安全系統。

通用電氣開始從渦輪機,機車和發動機流式傳輸數據,以預測維護和運行情況。

在這個時代,收集信息還不夠。我們一直在不斷更新數據,我們需要捷徑將信息轉變為見解,以便制定決策並採取行動。

數據科學已經成為21世紀最性感的職業,當他們從華爾街走向硅谷時,他們不想只給出建議。相反,他們想建立一些東西,他們把諮詢描述為“死區(the dead zone)”,他們在產品開發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他們可以加速改進,因為在敏捷世界中,敏捷可能太慢了。

小結

從產品到服務的轉變並非易事。公司需要了解如何管理多渠道體驗,以及如何整理與數字服務集成的整個產品系列。在這些情況下,客戶願意支付的金額與體驗有關,與產品功能無關。

在擁有大量數據的快速變化的經濟中,公司必須始終與客戶保持聯繫,以獲取可改善業務成果並最終創造創新的見解。

原文鏈接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