緣起
四月初的一天早上,突然接到一通來自杭州的電話。原來是阿里雲聆聽的同學,說是因為我在聆聽上提了不少好的建議和意見,其中相當一部分被阿里雲研發團隊採納了。現在,聆聽團隊正在籌備【阿里雲年度紅黑榜頒獎典禮】,需要一些來自客戶的聲音,希望能做個簡短的訪談。我剛好有時間,就答應了。
訪談實錄
確實是非常簡短的訪談,就3個問題:
1.請您做一個簡短的自我介紹
我是XXX,目前在XXXX公司負責運維自動化、基礎架構、DEVOPS等工作。我也是阿里雲MVP。
2.請問您給阿里雲提出的建議實現後,對您的業務有什麼樣的效果?
我使用阿里雲有6、7年了,給阿里雲提了不少建議,其中相當一部分被阿里雲採納並實現了。這些建議實現後,大大方便了我們的工作,工作效率大幅提升。
比如,之前負載均衡服務是不能按照VPC網絡裡的ECS私服IP進行搜索的,在有數千臺ECS、數百個SLB的情況下,當有SLB或者ECS要進行維護操作的時候,排查處理SLB就是一件非常耗費時間和精力的事情,排查一次耗費1個小時都算是效率高了,而且經常會出現遺漏出錯的情況。我跟阿里雲提建議後,阿里雲很快就實現了,現在同樣的情況,同樣的事情,耗費5分鐘就完全可以很方便的搞定,而且不會出錯,效率提升幾十倍。
再比如,我們使用阿里雲容器服務kubernetes託管集群的時候會掛載OSS,掛載OSS需要accesskey。當有核心人員變動或者出現AK洩漏甚至安全制度本身就要求定期更換AK的情況下,ACK是不允許直接更新AK的。如果需要更新,那麼就需要所有引用OSS的服務停止然後刪除掛載卷,然後再重新啟動,也就是所有服務要停止再重新部署。為了避免服務停止,我們當前使用新AK掛載新存儲卷,然後所有服務使用新存儲卷重新部署的方式。這個方案雖然可以避免停服,但是依然需要重新部署大量服務,也就意味著大量服務的變更,意味著大量的協調工作、變更操作和風險。這個方案對我們來說,實施一次少則數週,多則數月,工程量浩大。我也跟阿里雲提了建議,目前已被採納。這個建議若實現,那麼耗費數週甚至數月的浩大工程,將在數分鐘甚至數秒內輕而易舉地完成,效率可提升幾萬倍。當然,我個人評估,這個技術難度應該不小,需要阿里雲ACK和OSS的同事們一起協作努力。加油!
3.請問您比較關注阿里雲哪幾款產品?您對這些產品有什麼樣的要求或期待。
對於阿里雲,我主要關注能快速給公司技術團隊賦能的產品和技術趨勢。
比如企業級分佈式應用服務 EDAS,可以藉助阿里微服務框架HSF快速構建應用,同時無需自行撘建ZooKeeper、Eureka等微服務依賴,還內置了灰度發佈、流量控制、環境隔離等企業級高級特性,可以讓公司技術水平以較小成本快速得到提升從而支持業務的快速迭代和高速發展;
再比如Serverless應用引擎SAE,以應用的服務調用與分佈式配置推送為視角,提供邏輯隔離的運行環境,可以基於命名空間在不同的環境間進行配置的隔離和同步,支持應用生命週期管理,支持一鍵啟停開發測試環境,支持分批、灰度等多種發佈策略,提供面向應用的實時監控等,可以幫助我們迅速搭建和部署應用環境,獲得應用可視化能力,快速聚焦問題,發現系統瓶頸,大幅提升診斷問題的效率。
類似的產品和服務還有應用高可用服務ahas,提供架構感知、流量防護和故障演練能力;微服務引擎MSE,提供免運維的高可用ZooKeeper、Nacos和Eureka集群,幾乎無需修改業務代碼,開箱即用,可大大降低企業的基礎架構運維要求和成本,使企業聚焦於業務實現,另外還有云效等。
阿里雲這兩年努力地把阿里體系內久經考驗並大規模應用的技術產品進行重新孵化、開放,以PaaS平臺提供給所有客戶使用,成績斐然。
希望後續能提供更多地相關產品的遷移升級工具、最佳實踐分享和培訓,幫助更多企業快速構建具有企業級高級特性的基礎架構,快速低成本地獲取大規模、高可用、高彈性的技術支撐能力,支持業務的高速發展和快速變化。
背後故事
說起聆聽,還真挺特別的。我知道聆聽,是阿里雲服務支持同學告訴我的。作為阿里雲至尊服務客戶,我們在使用阿里雲產品遇到問題時絕大多數時候都是把問題往群裡一扔,根據問題的難易程度,就會有客服同學、技術支持同學、研發同學在群裡幫忙解答和支持。遇到比較難搞的問題,也會有產品、架構師、各種工程師等來公司現場幫忙解決。但解決問題可以,想讓阿里雲改進產品這招就不管用了。在知道聆聽前,我也會給阿里雲各個職位的同學提建議,大家態度也都非常友好,並表示會盡快改進,然後大多數時候就沒有然後了。
有一次,我又把我的建議扔群裡了。這一次,有個客服支持同學跟我說,請去聆聽提建議。然後,我就踏上了聆聽之路。聆聽的功能要說有什麼特別的,好像也沒有,簡單來說就是產品建議和缺陷的收集反饋。
聆聽的特別之處在於:
1.所有的都是公開的,不管是建議意見還是處理流程。這讓聆聽在長期積累之後,不單是收集反饋,還變成了搜索問題答案的平臺,因為你想提的問題可能之前已經有人提過,而且阿里雲的同學也已經作答了。
2.很明顯,提到聆聽平臺的建議不僅長期存在不會丟失,而且有同學在一直跟進。雖然,離“件件有著落,事事有迴音”還差那麼一點(貌似有個別的建議到了評估階段就沒回音了),但是作為提建議的人,能得到關注和反饋,本身就是一種尊重和肯定。(想起給其他平臺又打電話又寫郵件反饋的意見,都石沉大海。)
3.阿里雲年度紅黑榜。我是這次才知道阿里雲內部有這麼一個東西。據說這個東西是根據阿里雲各個產品對客戶意見和建議的重視和改進程度評出來的。雖然,我不知道對阿里雲產品改進的作用有多大,但看得出來,阿里雲對客戶意見的重視程度。
最後
在這個時代,幾乎所有單位都表示自己非常重視客戶的建議和意見,但客戶表達通道通暢的沒幾個,敢把意見和建議都晒出來的,更沒幾個。聆聽,作為阿里雲的意見收集產品,有溫度可親近,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