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實時性
工業互聯網未來發展過程中首先需要解決的瓶頸即是數據傳輸的實時性,這也是未來工業互聯網期望取代傳統自動化控制手段的重要標準。
雖然隨著5G的全面鋪開,無線傳輸方式的時延大幅度降低,逐步逼近有線傳輸方式的時延指標。但是生產企業因為慣性原因對於5G在未來的實際應用前景仍然持觀望態勢。部分企業因為無法承受任何由於傳輸速率波動而對生產可能造成的損失也會等待直至5G的可靠性真正得到確定後才會在生產過程中採用無線通信方式取代有線通信方式。
此外,工業生產環境的複雜性也帶來了無線信號是否會受到複雜環境影響的疑問。相比傳統有線通信方式,無線通信顯然受周圍環境影響較大,生產企業在已經通過有線通信手段確保了數據和信息傳輸的高可靠性現狀下,是否有足夠的魄力和開拓性去接受全新的無線通信手段是工業互聯網轉型和個人移動互聯網用戶當時終端轉型中最本質的區別。
2、終端迭代速度的區別
和個人用戶終端迭代速度相比,工業互聯網終端的迭代速度不會達到以半年為單位的速度。終端迭代速度直接關係到物聯網應用層的開發速度和雲計算SaaS服務鋪開速度,因此各類針對工業互聯網的落地場景開發需要重新找到合適的迭代節奏和升級節奏。
移動互聯網服務和PC端互聯網服務一直以來呈現的是軟硬件交叉迭代的模式。軟件升級迭代造成硬件配置如手機等終端必須跟上軟件升級所需要的更高配置要求,而硬件的持續升級又反過來促進了更多軟件的版本升級或創新。由此軟硬件的滾動升級形成了迭代週期。工業互聯網的迭代週期因為生產工藝的多樣化,受眾顆粒度更細於移動互聯網,因此需要重新評估工業用戶的迭代需求。
3、前置技術耦合
工業互聯網作為一個全新的體系,其發展速度受眾多前置技術的發展情況影響,如: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移動互聯網、人工智能、區塊鏈等。除和各前沿技術體系有強耦合關係外,從硬件角度細分到更為細緻的顆粒度則芯片技術、異構服務器乃至CPU、GPU、FPGA等的發展都會影響工業互聯網的發展速度。
因此當工業互聯網初步體系形成後,落地場景開發完畢,繼續從應用場景方向完善則需要依靠各前置技術的發展情況。從目前實際情況分析,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的推進速度較快並且產業成熟;移動互聯網場景逐步從增量轉向存量;區塊鏈作為一個單獨的技術領域工業場景落地方向不明;硬件技術特別是芯片是發展工業互聯網急需解決的瓶頸。
總結:
依據以上分析,本文得出,發展工業互聯網過程中需要解決得瓶頸因素有以下幾個:
近期:
A. 準確評定5G通信指標能適用哪些工業生產場景。
B. 物聯網應用層開發、雲計算SaaS服務開發迭代週期與工業互聯網終端硬件迭代週期的適配性。
C. 落地場景的應用形成模塊化,服務渠道化。
D. 形成成熟的工業互聯網網絡安全體系。
遠期:
E. 工業互聯網發展與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移動互聯網、區塊鏈的發展形成閉環,協同滾動發展。
F. 解決工業互聯網發展在硬件上所受到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