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應鏈管理是影響幾乎每個企業的基礎業務流程,無論您是必須將零件運送到工廠並將製成品運送到銷售點的製造商,還是負責將產品運送至加工或商用廚房的農業運營商 。
通常,這項重要任務涉及第三方物流公司,這些公司在扮演重要角色的同時,也可能導致效率低下和流程缺乏可見性。
可以監視發貨中產品狀況的傳感器和可以優化交付路線的雲平臺只是目前正在改善供應鏈管理方式的一些技術。
資產跟蹤與車隊管理
物聯網(IoT)支持的兩個重要的供應鏈管理用例是資產跟蹤和車隊管理。
資產追蹤
例如,基於RFID標籤或全球SIM,資產跟蹤允許供應鏈管理者實時知道產品、卡車或運輸集裝箱的位置;它是通過集裝箱船上的巴拿馬運河,還是沿著工廠地板上的裝配線移動。
對供應鏈的這種深入洞察,再加上雲計算和數據分析,可以為預測模型提供信息,從而提供最新的交付信息,進而可以在人員配置水平上創造效率,因為它與監控和接收產品以及補充資產的可用性有關,就像起重機需要卸載駁船或叉車來裝載卡車。
車隊的管理
為了充分了解車隊管理的影響,請考慮聯邦快遞或DHL的司機,他們的任務是在城市地區移動裝滿包裹的輕型卡車。天氣、交通堵塞、一天中的時間、一週中的某一天,以及一個請病假的同事等因素,都能改變從倉庫向客戶派送包裹所需的時間。
有這麼多變數,指望一個人總是能做出最有效的決定是不現實的。然而,由車隊、交通模型、天氣報告和其他來源提供數據的雲平臺可以繪製更高效的路線。
包裹可以更快地到達客戶手中,從而確保更好的最終用戶體驗。此外,可以減少駕駛員人數、燃油消耗和維護成本。最後,車隊管理使運營商可以基於分析得知資產的可靠性,可用性和效率都得到了優化。
網絡運營商和設備供應商
從網絡運營商和設備供應商的角度來看,由於多種原因,資產跟蹤和車隊管理不是容易的事情。
幾乎每一個潛在的客戶都從事某種形式的供應鏈管理,相當於一個巨大的目標市場。此外,所需的技術已被充分理解、隨時可用,並且很容易集成到現有的企業IT平臺中。
與許多其他企業和工業物聯網用例一樣,大多數主要參與者都在通過端到端解決方案來進行供應鏈管理,這意味著通過從單一供應商提供交鑰匙解決方案,來簡化購買者的實施過程。
雖然這聽起來很簡單,但這意味著要真正帶來E2E產品,供應商需要在IP連接、雲服務、安全、硬件和定位方面的專業知識。
大公司如何使用和啟用資產跟蹤和車隊管理
Verizon
Verizon希望利用其在全國範圍內LTE網絡和頻譜的投資來支持物聯網服務,如資產跟蹤和車隊管理。
物聯網(尤其是LTE Cat M1)的LTE賣點在於傳感器和其他現場設備的可靠性、可擴展性、安全性、成本和長電池壽命。
Verizon正與Sequans合作,設計和製造嵌入Verizon ThingSpace物聯網管理平臺的Cat-M1芯片。這將使企業用戶能夠輕鬆地開發和部署定製的設備,以支持他們在供應鏈過程中的特定角色。
思科公司
幫助送貨司機優化路線的相同技術也可以用來幫助挽救生命。
思科與非營利性加州休克創傷航空救援(CALSTAR)空中救護服務合作,以提高其調度系統的效率。當緊急呼叫被路由到CALSTAR調度時,公共安全應答點將與最近的空中救護人員進行地理匹配,後者又被調度。
調度員可以通過一個系統與救護人員和緊急呼叫者通話,該系統可以方便地就到達和舉升時間進行溝通,並幫助機組為動態的緊急情況做好準備。
CALSTAR IT總監朱莉·海德(Julie Hyde)說:“萬物互聯以前所未有的方式連接著我們的人員,流程和數據。” “最大的變化是我們現在有了更好的運營控制。運營使人們更加安心,機組人員也更加安心,因為他們知道我們的技術有助於確保他們的安全和保障。”
IBM
顯然,數據分析是物聯網提高供應鏈效率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了更好地理解大數據的作用,讓我們看一下IBM如何利用其Watson人工智能平臺來滿足供應鏈需求。
在最近的白皮書中,IBM指出“公司產品或服務的價值中有多達65%來自供應商。” 為了克服供應鏈中缺乏透明度的問題,該報告的作者得出結論,“通過建立對供應鏈數據和流程的更大可見性並利用認知技術,供應鏈組織可以預測和緩解中斷和風險,併為企業帶來更多價值。”
在可見性方面,IBM建議為每個供應鏈利益相關者提供相關數據的共享、統一視圖。在一個向零售地點提供工廠的客戶Bonnie Plants的案例研究中,IBM啟用了“實時可視性”(real-time visibility),允許公司在需要的地方和時間運送到新工廠。
另一個重要方面是預測能力。如果您看到潛在的供應鏈中斷即將來臨,則計劃和緩解起來會更容易。
KeHE分銷商與IBM合作,對其物流網絡進行了現代化改造,以確保運營效率。KeHE的Carl Snyder說:“在我們的行業中,精益運營對於應對利潤率下降的壓力至關重要。” “我們沒有經歷過任何計劃外的停機時間,從而使我們的物流網絡保持平穩運行並具有成本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