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31日,世界衛生組織(WHO)被告知,中國武漢市有44例原因不明的肺部炎症。在進行調查的同時,在世界的另一端,加拿大健康監視公司BlueDot已警告其客戶有關疫情的信息。
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和世界衛生組織直到下個月才發佈了官方聲明。2020年1月6日,疾控中心發佈武漢出行通告;2020年1月5日,世界衛生組織發佈了一條關於它的推特。
事實上,世衛組織和疾控中心等公共衛生官員要想對潛在疾病有所瞭解,就必須依賴地方政府的報告。如果信息的傳播稍微遲緩一點,就會影響發佈消息的時間。當全世界發現的時候,病毒已經在傳播了。
這就是BlueDot的用武之地。
BlueDot使用人工智能和大數據來收集大量數據,例如外語新聞報道、動植物疾病網絡和官方聲明。通過使用機器學習和自然語言處理,他們可以獲得何時何地出現問題跡象的模式。從本質上講,BlueDot能夠跨越語言障礙,在宏觀層面上解釋信息。
他們是如何做到的呢?
最關鍵的是它對全球航空公司票務數據的訪問。有了對飛行數據的洞察,該軟件可以通過預測病毒的下一步走向,迅速讓我們領先一步。
收集數據後,BlueDot會聘請來自不同領域的衛生專家小組來分析發現的結果。數據經過驗證後,才發送報告。就像BlueDot首席執行官兼創始人Kamran Khan博士所總結的那樣,“我們不使用人工智能來代替人類智能,我們基本上是用它來大海撈針並將其呈現給我們的團隊。”
該公司的方法論利用了人工智能的速度,同時通過讓專家負責在數據發佈之前進行驗證來消除計算機錯誤。
它們的精確度如何?
讓我們這樣說吧:
1)2014年,Khan的研究計劃BioDiaspora準確預測了埃博拉病毒從西非的遷移。
2)2016年,BlueDot公司在寨卡病毒(Zika)在佛羅里達州傳播6個月前就預測了該病毒的傳播。
3)這一次,他們正確地預測了病毒爆發將蔓延到曼谷、臺北、新加坡、東京和香港。
這家公司所取得的成果簡直令人著迷,它向全世界表明,我們正邁入一個健康監測的新時代。
與將近20年前的SARS爆發相比,我們的健康監控技術確實取得了長足的進步。
BlueDot的創新讓我們在對抗流行病的戰鬥中處於主動地位。我們不是被動地對病毒的發展做出反應,而是積極地預測下一步該採取什麼行動。衛生監測技術的創新改變了我們應對全球病毒危機的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