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發與維運

自主研發之路

賬務核心獨立

DA系統上線後,出現過2次嚴重的故障。第一次是日切邏輯有問題,導致停業半天;第二次在向支付寶發支付指令的時候,先發起遠程調用支付指令,後將支付流水號落庫,發生異常的情況下導致了重複放款1次8萬元。

這些問題背後的原因都很低級,解決起來也不難。但是,一方面這群互聯網金融的草根真有點嚇壞了:一個bug可能會帶來真金白銀的流失,這是之前工作中從未面臨的問題!另外一方面,面對DA的系統bug時,當時微貸的技術同學因為不懂其中的邏輯基本上只有圍觀,這種無力感變成了深深的恐懼。大家一致認為DA系統無法支持微貸業務的長期發展,因此老刀決定對DA系統中的賬務核心部分進行服務化拆分,以阿里技術體系+自研的模式進行核心再造。當時的所謂賬務核心,涉及到圍繞“資金”的幾乎所有模塊,類比當下包括:貸款核心、信貸交易、外部資金交換(即支付寶)、貸記賬務、會計核算、對賬、日終批處理等等,複雜度和工程量可想而知。而賬務核心系統的取名,大家當時也花了一些心思,最後取名“AEGIS”源自宙斯盾(後來經過多次改造和再拆分後更名為ECreditBill),希望它能夠成為微貸系統群中最堅實的盾牌,大家對於金融風險的敬畏可見一斑。

2010年國慶節後,石秀從支付寶轉崗加入(時任微貸賬務TL,後任信用支付TL)後正式組建項目組,蕩寇主架構,另外三名正式員工中,楊峰(現已離職加入小米金融)和鄒局是4月份入職的應屆生,另外一名新進的社招員工,在項目完成之後就離職了,承受不住這種壓力和工作強度。

跟阿里信用、淘寶信用的發佈時間類似,孫權和老刀的拍板決定項目計劃聖誕節前後發佈。面對這麼大的挑戰,老刀心裡一直充滿期待但又不太有信心。為了給項目組打氣,他在一次跟大家玩骰子時跟項目組打賭:“如果項目按時、順利發佈,我跳錢塘江!”這同樣是革命浪漫主義精神在這位技術Leader身上的體現,儘管最終沒有如實兌現。就這樣,幾個沒有任何金融背景的技術同學趕鴨子上架,一遍啃代碼自學業務邏輯、做excel驗證計息結果、集體code review排查潛在bug,硬是把AEGIS在聖誕節前夕搞上線了!此後半年多,阿里信用、淘寶信用、訂單貸款一步步穩步遷移至新賬務核心,這真正是一次在飛行中換發動機的高危但精彩的操作。

經此一役,微貸技術人員開始掌握並深入信貸核心業務背後的邏輯,除常規的支用外,多還款方式、計結息、展期縮期、五級分類、撥備計提、資產核銷、資產轉讓、平衡檢查、日切、對賬等一系列複雜金融業務也不斷朝大家撲面而來,而賬務組似乎也變成了微貸技術的“小黃埔軍校”,這裡能夠學到最紮實的金融內功,從中走出來的蕩寇、高嵩、鄒局等,一個個都成為信貸領域的業務和技術專家。

而源於B2B的互聯網技術與傳統金融的核心業務在這裡相互碰撞,“雜交”出來的微貸第一代自研的核心繫統。不僅有分佈式架構下的各種中間件應用(如Napoli、Dubbo等),更有互聯網的技術文化也逐步根植於微貸技術團隊,敏捷、TDD、持續集成、線上仿真環境(即現在的預發)等互聯網研發與運維思路都率先在這裡嘗試、落地、推廣。而另外一方面,對金融、風險的敬畏也成為賬務人的不懈的堅持,譬如“每天凌晨收到日切完畢的短信才安心入睡”成為也是從那個時候開始一直保留到了今日。
1.jpg
賬務一期項目團隊
2.jpg
賬務二期項目團隊
3.jpg
孫權給賬務同學的郵件

信貸交易平臺

希望擺脫對普元技術體系的依賴和性能不足的影響,並嘗試建立信貸工廠能力,實現快速上線信貸產品的平臺能力。

2011年4月12日凌晨05點40分,信貸交易平臺正式上線,阿里信用貸款業務遷移到新平臺。整體項目複雜度高,過程困難重重,也發生過很多小故事,如,測試MM的血書,開發GG通宵聯調跑通鏈路等。

關於測試MM的血書,並非真的用血來寫,而是當時負責信貸平臺測試的張彥,因為與技術同學配合上存在一些問題,發了一封名為“測試MM之—血書”的郵件,把當時的問題直截了當的指出,引起大家的重視,至今那封郵件讀起來還讓人有霸氣側漏之感,引述一段給大家:

“既然我們推翻DA重做信貸工廠,我們就決心把他做好!這麼費力的生個孩子,不能一生下來就殘疾!CLMS馬上要上線,目前還存在很多問題,需要團隊一起努力解決!危機感?緊迫感?測試和開發共同承擔上線後的質量目標!!請大家再繼續給力給力!!!”

2011年6月21日凌晨5點30分,淘寶信用貸款遷移到新平臺。

信貸交易平臺的上線,標誌著貸中業務流程不再依賴普元技術體系,關鍵的技術架構更加可控,也是阿里金融第二代應用架構SOA化中,非常關鍵的里程碑。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