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點讀書,  感情

《活著》的意義是什麼?這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

《活著》的意義是什麼?

很多人都說:人到中年才發現,生活真的是太累了。

褪去了年少時的懵懂青澀,經歷了生活的坎坷打擊,在這個上有老下有小的年紀,每個中年人都面上帶著笑,內心卻變得越來越滄桑。

時光不緊不慢,身邊的人來了又去,一切都與年少時的憧憬相差太遠。

但是,縱然生活有一百個磨難,我們也得咬緊牙關堅持到底。

就像余華筆下的“福貴”,一個命運跌宕起伏,孑然一身卻仍努力生活的老人。

有人說:

如果你已經體會過生命的無常,就一定要讀一讀余華的《活著》。

因為這本書會告訴你活著的意義,以及三個越早明白越好的人生道理。

1

世事無常,生命遠比我們想象得脆弱

余華曾在英文版自序中寫道:

作家的寫作往往是從一個微笑、一個手勢、一個轉瞬即逝的記憶、一句隨便的談話、一段散落在報紙夾縫中的消息開始的,這些水珠般微小的細節,有時候會勾起漫長的命運和波瀾壯闊的場景。

《活著》就是在福貴自己的輕聲講述中開始的。

福貴年輕時,是個天天穿著綢緞,吃喝嫖賭樣樣精通的闊少爺。

有一天,他遇到了陳記米行家的千金,一見鐘情。

家珍穿著月白色的旗袍,提著一盞小煤油燈,和幾個女伴去上學。我是在拐彎處看到她,她一扭一扭地走過來,高跟鞋敲在石板路上,滴滴答答像是在下雨。

回到家中,福貴就央求母親找媒人去提親,順順利利地就把家珍娶了回來。

然而,家底殷實、生活無憂,這樣在別人眼中羨慕都羨慕不來的生活,卻並沒有延續太久,隨著福貴賭博輸光了家產,他們一家人的生活也陷入了萬劫不複的深淵。

先是福貴的爹在搬家到茅草屋的那天,死在了村口的糞缸前,接著沒過幾年,福貴的娘也得了病,撒手人寰。

在福貴死里逃生從戰場回來的那天晚上,他躺在床上“聽著風吹動屋頂的茅草,看著外面亮晶晶的月光從門縫里鉆進來”,他一會兒摸摸妻子,一會兒摸摸兩個孩子,心里充滿了踏實的溫暖。

然而,這樣的日子沒過幾年,就隨著有慶、鳳霞、家珍的死戛然而止。

有慶是給縣長女人獻血的時候死的,福貴把兒子背到田地里埋了後,常常對著有慶總跑著去上學的那條小路發呆,看著“月光照在路上,像是撒滿了鹽”。

好在還有女兒鳳霞,日子總歸是有些盼頭的。

可萬萬沒想到,鳳霞生孩子的那天,因為大出血,也死在了醫院里。

福貴站在雪里聽著女婿一遍遍喊著女兒的名字,看著雪花一片片從身邊落下,心里就跟結了冰一樣發麻。

失去了兒子和女兒,本來就得了軟骨病的家珍,精神一下垮了。

臨死前的幾天,家珍一遍遍對福貴說:“這輩子也快過完了,你對我這麽好,我也心滿意足,我為你生了一雙兒女,也算是報答你了,下輩子我們還要在一起。”

後來,隨著女婿二喜和外孫苦根的死,福貴徹底成了孤家寡人,只有一頭也叫“福貴”的老牛作伴。

明末清初文學家張岱,曾在國破家亡後感慨道:

雞鳴枕上,夜氣方回,因想余生平,繁華靡麗,過眼皆空,五十年來,總成一夢。

世事無常,人生如夢;往事迷離,轉眼成空。

其實,生命遠比我們想象得還要脆弱。也許上一刻還在一起說笑玩鬧的人,下一刻就分別於蒼茫大地,相見無期。

而我們能做的,就是在擁有的時候,好好珍惜身邊的人和事,珍惜這當下的每分每秒。

2

即使人生百般苦,也要學會原諒

讀過《活著》的人,在感嘆命運無常時,都對福貴所經歷的種種苦難,報以最大的同情。

但同情之余,更多的,還是欽佩福貴身上的品質和人性的寬容。

福貴敗光家產後,父親氣死,母親病倒。焦急如焚的福貴,拿著家珍從娘家帶來的兩塊銀元,就跑去城里找大夫。

不曾想,這一去,就被路過的軍隊抓去當了兵,有家不能回。

因思念病重的老母親,和柔弱的妻子、兩個年幼的孩子,福貴也曾無數次想過要逃跑。

但一位逃跑七八次未遂的慣犯“老全”對他說,逃出去的人只有兩個下場:要麽逃跑時被發現,當場打死;要麽逃出後,被拉去其他的隊伍繼續打仗。

福貴打消了逃跑的念頭,只暗暗在心里想著:一定要活下去,活著才有見到親人的希望。

打仗的日子不好過,除了挨餓、受凍,在戰場上近距離接觸槍林彈雨,生死就在眨眼之間。

但最終,福貴逃過了一劫,解放軍把他從死亡堆里救了出來,還給他回家的路費。

雖然戰爭讓他遠離親人,受盡苦難,但福貴心里卻充滿感激,甚至還想要繼續從軍。

可想到家里的親人,他還是決定返鄉,臨走時,他說了一句:“來世,我來報恩。”

羅曼·羅蘭說:

“世界上只有一種真正的英雄主義,就是看清生活的真相後依然熱愛生活。”

經歷過戰爭的苦,福貴最後想的卻是“報恩”,將人性美好的一面展現得淋漓盡致。

而面對兒子有慶的死,他的處理方式,更加讓人肅然起敬。

福貴唯一的兒子有慶,原是一個健康的孩子,卻因為給縣長的女人獻血而死,福貴發瘋一樣跑到醫院想找對方拼命,卻在發現縣長是自己出生入死的戰友時,放棄了。

他對縣長說:“春生,你欠我一條命,你下輩子還給我吧。”

就這樣一句話,福貴原諒了奪走兒子生命的“罪人”。

他並非不愛兒子,而出於他們出生入死的交情,出於人性的善良,福貴忍住喪子之痛,選擇了原諒。

幾年後,春生遭逢大難想要自殺時,福貴還鼓勵春生說:“你走南闖北打了那麽多仗,你活下來容易嗎?春生,你要答應我活著。”

你我皆凡人,有時候面對那些傷害我們的人,做到“一笑泯恩仇”何其難。

可原諒別人又何嘗不是寬恕自己呢?

歲月無邊,人生有涯,只有嘗試放下恩怨,學會翻篇,才會在往後余生,活得舒心從容。

3

眾生皆苦,只要活著就有希望

不知什麽時候開始,“活著沒意思”成了很多年輕人的口頭禪。

當工作稍有不順心,亦或者生活不盡人意時,他們就開始自怨自艾、懷疑人生。

但只要讀完《活著》,你就會明白:

任何苦難都只是人生的一種經歷,只要勇敢趟過去,就是成長。

面對種種波折打擊,是在苦難中艱難爬行,還是選擇就此沈淪,這才是一個人命運的分水嶺。

福貴的人生開場無疑是耀眼的,他是地主的的兒子,富家公子哥。

但只半年光陰,他就輸光了祖輩積攢的家業,人生從此開始走下坡路。

在千金散盡和父親死去後,福貴的人生才剛剛拉開序幕,一夜之間他從不學無術的少爺轉變為家里的頂梁柱。

幡然醒悟後的福貴,原想好好勞作養活一家老小,怎奈何,天不遂人願。

他被抓去做炮兵,好不容易從死亡線上撿回一條命,回到家後,才知道母親已死,原本活潑可愛的女兒鳳霞,也因一場病變成了聾啞人。

福貴看著日漸蒼老的妻子和聾啞的女兒,心里盛滿了傷心和難過,但他還是安慰自己:活著就好,人只要活著,就有希望。

而在之後幾十年的人生里,福貴沒有等來所謂的歲月靜好,卻隔幾年就要經受一次失去至親的痛苦。

女兒鳳霞產後大出血死了;兒子有慶因為獻血死了;妻子家珍因病去世;女婿二喜因工地世故被砸死;而他的外孫苦根,也因為太餓,吃多了豆子撐死在小黑屋里。

看著親人一個又一個地死去,福貴哭過、自責過,也一度以為自己活不長了。

但最終,他還是收起眼淚,用寬厚的肩膀,擔當和承受生命所帶來的苦難,過了一年又一年。

他說:“我是有時候想想傷心,有時候想想踏實,家里人全是我送的葬,全是我親手埋的,到了有一天我腿一伸,也不用擔心誰了。我也想通了,輪到自己死時,安安心心死就是。”

久經風霜的福貴,真正地參透了生命的意義。

他用一生的經歷明白了:磨難和挫折是誰也逃不過的,但只要生命不枯萎,一切都有希望。

正如余華所說:“福貴是我見到過的這個世界上對生命的最尊重的一個人,他擁有了比別人多很多的死去的理由,可是他活著。”

民間有言:好死不如賴活著。

這里的“活”,不是自我催眠,而是對生命的一種敬畏。

行走天地間,又有誰的人生是絕對的一帆風順呢?

雖然我們無法阻止命運的考驗,但我們可以選擇堅強地活著。只要生命不息,總會有綻放那一刻。

4

這世間除了生死,別無大事

余華說:“活著,在我們中國的語言里充滿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來自於叫喊,也不是來自於進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去忍受現實給予我們的幸福和苦難、無聊和平庸。”

“少年去遊蕩,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三句話,詮釋了福貴的一生。

哪怕歷經生死,哪怕遇到再多常人難以想象的苦難,福貴都沒有放棄自己的生命。

而是選擇了好好活著,用坦然的心態,踏踏實實過好余生每一天。

對於生命,我們最該有的態度就是,它若燦爛,我們就笑臉相迎,它若經歷風吹雨打,我們就保持微笑,砥礪前行。

正如余華所說:

“人是為了活著而活著,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著。”

也許,人生最好的狀態就是:

“風來了,就吹風,雨來了,就淋雨。受不住了,就倒下,直到能再站起來,再走。”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