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據

貴重:如何在助推業務發展中成就自我

作者 | 貴重

image.png
我是貴重,來自釘釘前端團隊,先後在3個BU(B2B-1688、來往、釘釘)工作過,我在阿里沒有主動轉過崗,2008年就來到阿里B2B實習,然後轉正,入職當時是P4,也是從一個一線產品開發做起,一直覺得離業務都很近,以前是一個人幹,現在是帶著一個團隊在幹,也有幸參與了釘釘從0到1的發展過程,以及目前正在努力從1到10的發展階段。我的深刻感受是堅持,耐得住寂寞很重要,刻意讓自己擁抱變化和突破,去更好適應當前的環境,業務處也是處在不斷變化當中,蘊含的機會很多,關鍵是不是看見了。

什麼是成長?什麼是改變?什麼是突破?

image.png
談到“成長”,那麼什麼是成長?沃倫·巴菲特給我們很好的定義了什麼是成長,什麼時候改變,什麼是突破。成長就是做你沒做過的事情。改變是做你不願意做的事情。突破是做你不敢做的事情。按照這樣的定義,再回頭過去看一年的是不是有成長,是不是有突破,是非常清晰的,以及對於未來,也會有更清晰的目標。

比如對於我自己來說今天來做這樣的分享,對於我來說是一次成長,也是一次突破。還有很多,比如主動申請作為一個PM來推動X項目落地;主動申請作為某個前端方向的1號位去負責落地,等等,我們都可以把他定義為成長,把自己放在不舒服的地方去挑戰下自己。

成長是誰的事情?

image.png
成長是誰的事情?來到阿里,我們都感知到成長是自己的事情,除了是自己事情之外,誰還關注你的成長呢?我的感受是主管,其次是這個組織。

當認識到這個之後,你對成長有些困惑時,要主動去找自己的主管去溝通(要有效溝通),聽聽他的建議,對你接下來有哪些期待和期望,以及能夠給到你的幫助是什麼,支持是什麼。

主管也會對團隊的同學有期望,比如我對團隊每位同學的工作方式有些要求,也是從成長的角度去思考的:

  1. 安全生產:日常工作中先求穩,再求快和體驗。
  2. 追求超越:帶著思考做事,但要避免草率的思考,避免帶著慣性(腳本化)做事,主動擔當,追求超越昨天的自己。5年工作經驗,期望不是1年經驗做了5年。
  3. 虛心求教:刻意學習和總結,向書本中學習,向夥伴那學習,向客戶那學習。
  4. 能力晉升(高標準,嚴要求):對下一個層級(參考JM)能力的看見,嘗試以下一個層級視角來衡量工作結果和總結,瞭解下一個層級的優秀同學是怎麼思考的,怎麼做這件事。
  5. 開放透明:透明工作進展,減少Push帶來的不好體感,增強彼此信任。

阿里這個組織也是非常關心個體的成長,會組織很多相關的培訓和分享,一定要抽出時間去參加,那個是你開闊眼界的好地方,更有體系去看見如何解決問題,和講師能夠建立一些連接,那對你的幫助會更大。
image.png
之前做過一輪調研,最突出的兩個關鍵詞是業務和技術,很多同學會有困惑,到底是做業務好,還是做技術好。我的感受是技術和業務兩手抓,作為技術人,得懂業務,要能夠貼近業務,才知道業務要解決問題什麼,用戶的痛點是什麼,業務階段性的目標是什麼,通過技術來解決問題,把更多的精力和時間花在有價值的事情上面,提升ROI。

我是誰,我在哪裡(明確自我定位)

image.png
在我們深入業務時,我們得明確我們的定位在哪。業務、團隊、我是三位一體的關係,不可分割的。

  1. 贏:我們這個組織/團隊存在的目的是為了業務贏,只要這家公司還要從事商業活動,業務就是第一,組織是保障,業務不行團隊就得散夥,所以要業務先贏。
  2. 支撐業務:從高效穩定支撐業務,到業務對話,到業務增值,最後是業務決策,支撐業務會有不同的層次,對能力要求會不一樣,對業務的深入和理解也需要越來越深,產生價值也不一樣。
  3. 機會&輔導&定向培養:團隊的TL也希望他的團隊越來越好,好的標準是能夠通過團隊的人來更好支撐好業務,借事修人,把人在過程中培養起來,有成長,過程中需要給與輔導。
  4. 訴求和機會:業務中會有大量的問題待解決,也意味著存在大量的機會,並且在解決問題過程方法是有很多選擇的,能夠以高效,低成本,好的體驗來解決,價值就越突出。
  5. 技術資產增值&擔當&賦能:作為技術人,有一點一定要看見,我給團隊沉澱了多少技術資產,技術資產是團隊的競爭力重要體現,技術資產越來越多,團隊的價值就越突出,技術資產是讓我們能夠更高效,更低成本支撐好業務。
  6. 塑造&影響:核心要解決業務哪些問題,哪個領域問題,業務所處不同的階段,對團隊的要求是不一樣的,業務會把團隊發展方向有強引導/影響。

image.png
如何建立對業務的深度感知呢?

我認為要從三個方面瞭解:
第一是對市場環境充分了解
1、市場有什麼趨勢,國家出臺了哪些政策?
2、市場容量有多大?
3、組織/用戶有什麼特點/痛點?機會在哪?
4、市場都有哪些玩家,玩家背景,所處階段,各自優劣勢?

第二是是基於BU層面,瞭解老闆KPI,你努力的方向和大方向不偏離。
1、新財年的BU目標?如何解讀?背後的思考?
2、目標落地業務策略是什麼?核心挑戰在哪裡?
3、業務策略落地需要讓現有產品/服務形態做什麼變化?
4、BU整體技術策略是什麼?

第三是所在業務線,產品會做怎樣演進,哪些場景要打穿、技術側哪些方面需要做強,發力點是什麼。
1、業務線目標?如何解讀?背後的思考?
2、用戶痛點?機會在哪?需求洞察,形成認知
3、業務策略是什麼?核心挑戰在哪裡?
4、產品策略是什麼?
5、技術要長出/增強什麼能力?要建設什麼工具/系統/平臺?

image.png
瞭解業務,得了解業務要為用戶解決什麼問題,這個用戶的場景是怎麼樣?可以有多種方式來感知,包括有親聽(VOC)、用戶調研報告、走訪典型用戶和用戶共創。建立用戶畫像,並且階段性做更新,對業務要做什麼,不做什麼會有更清晰的理解。

同時業務也處在不斷髮展過程中,可以通過相關的數據指標來跟蹤,這些數據是可以申請權限去看,關鍵還需要思考數據變化背後代表的是什麼。
image.png
當我們對業務和用戶有充分的感知之後,那麼接下來去做什麼?這個也是很多同學遇到的問題,被需求壓身,被事情推著走。當然我們還有另外的選擇,想辦法去推著事情走。這個是考驗是很大的,需要更多的思考,思考當前研發上面臨的問題是什麼,嘗試把問題定義出來。

定義問題,找準方向繼續深挖

image.png
關於定義問題,基本是圍繞以下三個維度:

  1. 提升效率:以前需要很多投入,做到只需少量或者不研發成本投入;技術升級,工作量轉移,但整體提升效率(搭建);研發流程優化,縮短交付時長;賦能生態夥伴,促進生態建設;
  2. 提升體驗:工具建設,交付質量提升;全鏈路性能優化,不停留在單點優化,結果是超越競品;提供新交互/互動方式,降低用戶學習/使用成本;
  3. 技術創新:技術擴展業務邊界,新的能力長出來,以前不能做的事情,現在可以做了;

回頭看當下的業務,面臨的主要是問題是什麼,先找準其中一個方向持續深挖,需要有一定的時間深入,價值越大,需要的時間也會更多,到一定階段,需要讓更多的人來參與建設,需要去驅動更多的人,更多的資源來做一件事情。

如何拿結果

image.png
要做的事情已比較明確的時候,需要把關鍵的幾個信息(要達成什麼樣的目標,實現路徑是什麼,抓手是哪些,以及需要的組織保障是什麼)理清楚,這個思考和時間投入是非常必要的,沒有那麼容易成功,拿到大的結果,要不做到半途遇到困難會很猶豫,會搖擺,導致很難拿到一個結果,或者實際的結果是比較有限的。
image.png
分享一個發生在身邊的Case,認識的一個同事主要職責是負責工單域業務開發,我們能夠想象到工單域沒有那麼的複雜,但是要面對接入N多個工單,這個工作量就很大,而且工單涉及到很多個性化的處理,每個工單狀態和狀態流轉邏輯不一樣,如何做到高效就是一個很有意思的話題,是否可以做到以低成本來支撐新業務的接入。

他的解法是用可視化配置的方式來實現不需要代碼開發就可以完成一個新的工單的接入,把工單域的效率發揮的機制,價值也就顯而易見的。

這是個提升效率的案例,我們也可以選擇硬編碼的方式來實現個性化的訴求,但不是一個優秀的解決方案,也沒有留下技術資產。

在業務支撐中,忙的同時,也一定要給自己預留思考的時間,而且需要把自己的思考和總結去分享出來,再加工,刷新。

另外有些建議是:

  1. 找個適合的Mentor,尋求更多的人幫助,這個是在阿里特殊的優勢,特有的資源,要用起來。
  2. 目標的實現路徑往往還挺多的,找些合適的溝通,也給你點輸入,來優化實現路徑。
  3. 狀態很重要,階段性要獎勵下自己,狀態好了,做很多事情就很順。

image.png
過去半年,我有深刻的感受,也是要擠出時間看書,看書一方面能夠讓自己靜下來,一方面確實是讓自己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瞭解自己的未知,給你新的靈感,還有掌握和運用正確的方法,少刷點抖音,微信,多刷點書。

仰望星空,腳踏實地

image.png
有怎樣的心態,就會有怎樣的姿態為人處世;有怎樣的姿態,就會獲得怎樣的狀態。保持一個好的心態很重要,特別在目前這個環境下。這麼多年工作的感受是,積極主動的人運氣都不會差,在工作中,努力讓自己做一個積極主動的人。


image.png
關注「Alibaba F2E」
把握阿里巴巴前端新動向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