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阿里為了應對內部眾多業務部門千變萬化的數據需求提出數據中臺戰略時可能沒想到,如今數據中臺會成為一門生意,甚至成為熱門賽道。
近兩年,在大數據、雲計算等等技術發展和企業數字化轉型加速的雙重驅動下,數據中臺在眾多賽道中脫穎而出,成為行業焦點。而在此之前,數據中臺廠商國雲數據已經在該領域深耕了多年。
“數據中臺概念被廣泛認知後,我們的生意的確好做多了,不用費勁做市場教育了。”國雲數據創始人兼CEO馬曉東在接受億歐獨家專訪時表示,隨著數據中臺站上風口,國雲數據厚積薄發,迎來了發展的新機遇。
國雲數據成立於2013年,由原阿里數據中臺創始核心團隊創辦,目前已經服務了17萬+用戶,7萬+企業,並在華為集團、中興集團、雅戈爾集團、得力集團等大型集團客戶身上得到應用。
7年積累,國雲數據在阿里經驗基礎上打磨了一套可實現“數字化轉型落地”,幫助企業提煉數據價值、契合自身需求的數據中臺系統,並在眾多大型客戶的應用中得到了驗證。這與最近巴菲特首次打新的美股IPO公司Snowflake頗為相似。
在馬曉東看來,目前國內市場對於數據中臺的概念仍有很多誤解,存在很多亂象,像數據分析工具、數據倉庫、SaaS運營工具等常常也被叫做數據中臺,而實際上數據中臺是一套完整的數據方案和解決思路。真正的數據中臺服務商一定是能夠幫助客戶完成數字化轉型落地的。
近期,國雲數據創始人兼CEO馬曉東接受了億歐的獨家專訪,分享了國雲數據對於數據中臺的戰略思考、實踐經驗和趨勢研判。
被誤讀的數據中臺
數據中臺的概念是最早由阿里巴巴首次提出,它通過整合各個業務系統的數據,一來解決了企業的信息孤島問題,二來可以基於數據智能分析進行新品創新、提出解決方案、升級自身技術等,形成一個完整的、獨特的、甚至是難以超越的生態體系,有著很強的前瞻性和先導性。
對於阿里而言,它既滿足了業務部門日常性的多個業務前臺的數據需求,又滿足了像雙11、618這樣的業務高峰、應對大規模數據的線性可擴展問題、應對複雜活動場景業務系統的解耦問題等等,為阿里的電商業務帶來了出色的效率提升,也引得各家科技公司爭相效仿。
但在實際應用中,馬曉東認為,大眾甚至是企業客戶對於數據中臺、數據平臺、數據倉庫等概念的辨析與理解存在的偏差,一定程度造成了對“數據中臺”概念的質疑和誤讀。
馬曉東告訴億歐,數據中臺最關鍵的要點在於“聚、通、用”,即企業各個環節數據的聚合、治理、無縫打通、以及應用解決企業不同維度的問題。
“聚、通、用”的功能是除數據中臺外的其他所有產品都無法實現的。馬曉東表示,一般的數據工具或工具箱無法將業務、技術、分析各部門的數據聚合並共同優化總結;數據倉庫可以實現各業務系統數據的選擇、清洗,但無法實現數據之間的連通。只有數據中臺才是完整的數據方案和解決思路。
實際上,馬曉東表示,阿里的數據中臺的建立也經歷了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淘寶同樣是購買一些獨立的數據分析工具和數據治理工具;
第二個階段,淘寶試圖將所有獨立的數據工具連接和集成,因而內部動用很多工程師進行集成操作;但當數據工具集成之後,數據的經常出錯,又要耗費大量人工用來解決。
第三個階段就是數據中臺,可以通過機器智能地流水線式的解決問題。
“淘寶目前處於第三個階段,但目前國內大部分大企業仍然處於第二個階段,雖然買了很多數據工具,但無法形成整套流水線。”
對於理解數據中臺,馬曉東給出了一個形象的比喻,企業的數據中臺就相當於一個自動化的中央廚房,它可以流水線式地處理所有蔬菜、肉類等原料(數據),做成一道道風味迥異的菜餚(應用解決企業問題),而非只固定處理單個或幾個數據,只做幾道菜。
“數據中臺的定製化程度很低,屬於Pass(平臺即服務) 層級,上面可以生長出很多SaaS層應用((軟件即服務)。”馬曉東表示,區別於業務中臺每個行業都不一樣,數據中臺更加通用。
數據中臺的落地策略
當下,大數據、人工智能、雲計算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應用在不斷深化,促使不同行業的生產組織方式、工作流程、商業模式等都在發生顛覆性的轉變。加之今年初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導致線上培訓、遠程辦公、虛擬商業迅速興起並持續升溫,加速了數字化時代的到來。
越來越多的線下企業開始轉型線上,尋求更大的競爭優勢和業績增長點,數字化轉型已經成為企業發展的新引擎,也有越來越多的客戶認識到數據中臺的價值並且圍繞數據中臺進行佈局。
但是,數據中臺作為Pass(平臺即服務) 決定了它無法像SaaS應用一樣針對場景、功能,可以直擊企業用戶。儘管有了阿里數據中臺的廣告背書在先,市場和用戶仍然需要教育。
數據中臺的核心是“提供能力”,但企業客戶往往需要看到實際的成效。“只有部分大型科技公司能夠認識到數據中臺的價值並自主駕馭,大部分企業客戶都更希望解決實際的問題,他們不懂這套Pass系統如何應用。”
馬曉東表示,“數據中臺建設初始就要考慮到各個環節的無縫打通,來確保之後的數據維護和數據質量,因為一旦某個環節的數據產生變化,其他環節的數據沒有及時地自動修正,會導致用戶決策出錯,造成巨大的損失和影響。”
國雲數據的核心技術團隊是原阿里巴巴數據中臺參與者,能夠將前沿、專業的技術經驗和行業發展情況相結合,保障企業用戶中臺架構建設的正確性和延展性。
基於此,馬曉東對自家的中臺系統產品頗有信心。“國雲的中臺系統既輕又快,可以在三天時間內將數據打通、一週時間內安裝完成,我們是業內最成熟的、沒有之一。”
但國雲仍然面臨數據中臺產品“養在深閨人未識”的局面,作為創業公司和第三方的數據中臺服務提供商,面向的是各行業的客戶需求和非標準化的業務數據類型,面臨著不小的挑戰。
在此背景下,國雲採取的策略是充分發揮頭部標杆客戶的示範效應。
由於頭部企業自身的業務體量大、數據複雜程度,其對於數據中臺服務商的考量也比較嚴格,同時對於配套的數據安全管理要求也較高。因此獲得頭部客戶不僅僅可以積累行業和場景的經驗,而且可以獲得對於自身能力的側面背書。
馬曉東告訴億歐,國雲數據目前已經服務了17萬+用戶,7萬+企業,並在華為集團、中興集團、雅戈爾集團、得力集團等大型集團客戶身上得到應用。
國內最大的辦公與學習用品產業集團得力是國雲數據中臺應用的一個經典案例。作為相對傳統的生產企業,得力集團的會員數據很少,商品數據很多。
基於這一特點,國雲數據幫助得力集團做了一套基於數據中臺的產品定價系統,幫助得力集團管理近150萬個SKU。該系統可以根據實時變動的生產、物流成本、供求關係變化實現動態調價,每年為得力集團淨增9000多萬的利潤。
對於腰部和尾部用戶,國雲數據經過多年探索也已經形成了一套穩定的打法。
針對一些經濟能力有限的企業用戶,國雲數據可以提供優惠的入門級的工具,幫助客戶提高數據挖掘的能力。同時,還可以作為銷售漏斗,後續轉化為收費用戶。
國雲數據提出通過方法論、數據中臺技術產品、組織能力建設和人才建設為一體落地客戶數字化轉型。
除了中臺本身,國雲數據旗下有諮詢公司對建設中臺提供完整的數字化轉型方法論指導,該方法論目前也成功衍生為書籍,即將出版問世。旗下有大數據學院專注數字化人才培養和培訓,目前培養了1000多對口的數字化人才,能夠給客戶迅速建立具備數字化素養的人才隊伍長期把中臺用起來,讓數據價值真正變現。這種獨特的模式,突破了行業的瓶頸。
馬曉東告訴億歐,國雲的初心是要讓數據智能技術去普惠到更多的企業,讓每個企業都能擁有一個數據操作系統,讓他們能夠以更低的成本分析數據、治理數據、製作模型,幫助自身發展。
做中國的Snowflake
深耕數據中臺業務7年,累計服務17萬+用戶,7萬+企業,國雲數據提出要做中國的Snowflake的戰略規劃。
Snowflake是一家雲數據平臺公司,它於今年9月17日在美國上市,獲得了超高的市場估值,還獲得了一向迴避科技股的巴菲特的青睞,目前市值已經突破700億美元。
相比競爭對手,Snowflake的平臺中立性、豐富功能特性、按需付費的商業模式、數據交易平臺等,都是其差異化競爭的優勢來源。
之所以要做中國的Snowflake,源於國雲數據在多個方面與Snowflake的相似之處。
在馬曉東看來,國雲與Snowflake同樣都是中立方,可以與多家雲廠商合作打通多平臺的數據;同樣堅持普惠的原則,同樣提供包含異構數據集成、數據存儲計算、數據治理、數據價值挖掘、數據應用開發、數據服務與共享等模塊的全鏈條數據產品。
更關鍵的是,從根本上講,國雲數據與Snowflake解決的用戶需求完全一致,都是解決客戶數據的“聚、通、用”的問題。
產品方面,馬曉東認為國雲數據比Snowflake的產品更加先進,更加一體化。“Snowflake 還是工業時代的一個產物,雖然提供的服務很完整,做不到像數據中臺一樣形成自動流水線。”
馬曉東舉例稱,國雲數據的幾個核心技術專利包括智能匹配、智能糾錯、數據健康等功能都是智能中臺的代表,目前騰訊也在採購國雲的該部分服務。
通過Snowflake,馬曉東看到了數據服務賽道的機會。
“在美國市場,數據行業在過去30多年裡歷經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獨立數據工具公司的上市;第二階段是微軟和IBM等雲服務公司將數據進行集成;第三個階段是當前Snowflake的中臺共享型服務。而中國由於中國數字化起步較晚,三個階段同時出現,這是個非常大的市場,幾乎是一片藍海。”
“目前美國做數據工具公司的市值加起來可能有7000-8000億美元,而目前國內還有任何一家做數據工具的上市公司。”
基於這一事實,馬曉東認為:國內to B賽道中,除了雲基礎設施,數據服務是唯一一個能誕生千億市值公司的賽道。
而今年以來,企業客戶對於數字化轉型的蓬勃需求,尤其是對中臺的認知度提高也讓馬曉東充滿信心,他相信未來企業安裝中臺就像上ERP一樣慢慢普及。
“數據中臺正迎來市場紅利期,客戶對於中臺的認知已經大大提高了,目前國雲的銷售漏斗已經漲到滿了的狀態。”
機會從來都屬於準備好的人。行業風口已至,在即將到來的數據中臺服務商的角逐中,在行業深耕7年、有著阿里技術優勢和深厚的數字化轉型落地經驗,秉承中立、普惠價值的國雲數據將成為不可忽視的玩家。
(文章來源:億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