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con2021北京站《低代碼實踐與應用》分論壇由阿里雲智能釘釘事業部資深技術專家、釘釘宜搭低代碼平臺負責人葉周全作出品人,集合行業內低代碼平臺的典型案例,從用戶的視角解讀如何選擇和使用低代碼平臺。
阿里雲智能釘釘事業部高級技術專家範之嶽在分論壇分享了釘釘低代碼的數字化實踐經驗。他認為,在全面上雲的趨勢下,低代碼平臺讓“雲”更平易近人,是“業務上雲”走向萬千企業的最後一公里。
阿里雲智能釘釘事業部高級技術專家範之嶽
以下是範之嶽在Qcon2021北京站《低代碼實踐與應用》分論壇的演講摘錄(本內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今天的分享圍繞阿里巴巴的低代碼實踐以及釘釘低代碼平臺產品技術的演進展開。
首先,讓我們看看作為低代碼平臺的我們會遇到什麼樣的客戶以及不同客戶的需求是什麼? 我們的目標客戶是中小企業,和大型的一些集團企業。
我們的命題是關於我們的客戶,他們在企業運營管理數字化中有什麼樣的訴求與挑戰?
企業數字化訴求是隨著規模發展不斷更迭
如圖所示:我們可以看到隨著企業不斷髮展,在不同的階段、不同的規模,它會有不同的數字化的訴求。
低代碼在這裡面有用武之地嗎?我的答案是有,甚至在不同的規模和階段,低代碼都有用武之地。
幾年前,在阿里巴巴,我們就有了企業智能事業部(原信息平臺事業部),做的事情就是把在集團最初發展階段購買的商業軟件全部下線,用完全自研的方式去研發了自己的HR系統、採購系統、法務系統、IT行政系統。
為什麼要自研?因為,當一個集團業務和組織發展成熟起來之後,整個公司業務運營管理就會誕生很多獨特性和專屬性的需求,外採的系統往往無法滿足。
但是自研了幾年之後,我們也碰到了問題。我們的HR、採購、法務系統都屬於重型的中後臺系統,複雜度還挺高的,尤其要應對多組織、多分公司、上下級各種場景,我們把70%的研發資源都投入在這些重型系統研發中,並且一個應用需要多人維護。
但是,除了這些重型應用以外,在集團內部還有非常多的需求和訴求,比如行政類、IT類、項目管理類等等。這造成一個結果:非常多的需求要排隊,最終核心應用無法滿足非常快速的變化。
這個局面怎麼破,是我們一直在思考的問題。
低代碼的平臺化是一個趨勢
不改變現在企業應用的開發模式和平臺架構,這個題沒法破。 把PaaS的能力和Saas的應用場景結合在一起,並採用低代碼的方式,應該是解決大規模企業應用支持擴展定製的核心策略之一。
看看業界,Salesforce做 CRM、SaaS非常牛,市值上千億。那它怎麼應對大客戶的定製需求?它在很早就推出了對應 CRM 、SaaS的PaaS平臺,面向開發者和交付集成者,他們可以用平臺給客戶交付定製化的需求。
還有很多專注做開發平臺的PaaS產品,共同特點是低代碼、平臺化,這是一個趨勢。這些PaaS平臺它不僅是低代碼技術平臺,而是把行業業務的屬性、業務的組件和PaaS平臺結合在一起。
釘釘低代碼平臺的產品技術演進
釘釘低代碼平臺也不是一蹴而就,最開始是來源於阿里巴巴內部。阿里巴巴集團的數字化訴求最終孵化出了釘釘低代碼平臺——釘釘宜搭。
在釘釘宜搭1.0階段,首先要做的是讓流程在線,簡單點說就是審批在線並且移動化,這是很多企業包括阿里最初始的訴求,也是釘釘宜搭在1.0階段解決的問題。在這個階段,我們希望低代碼平臺能被所有的阿里小二使用,降低開發門檻和成本、提升工作效率。所以,1.0階段我們藉助於釘釘宜搭的零代碼能力,再輔以低代碼能力,在阿里內部真正實現了“全民都是開發者”,讓阿里小二們只需要考慮業務場景,用釘釘宜搭能快速地打造了一個支撐業務協同的數字化應用,解決了中長尾應用的訴求。
釘釘宜搭2.0階段,考慮的是低代碼平臺能不能解決重型應用的訴求。我們提出了一個概念,就是元數據模型驅動。我們用元數據來驅動流程,驅動頁面,驅動規則,驅動數據報表,甚至直接把定義好的元數據透出到業務人員的業務工作臺上去。2.0階段增加的能力主要是面向相對專業的開發者,提升開發複雜業務系統的研發效率。我們把元數據層和數據層做了一個重構,還提供了業務流編排的能力,在業務流的每個節點都可以定義不同的業務動作,來滿足複雜的業務流程邏輯需求。
到了釘釘宜搭的3.0階段,它呈現出三個顯著特徵:數據驅動、雲釘一體和行業數字化。
首先:數據驅動。它和元數據驅動有什麼區別?元數據驅動關係產品技術,數據驅動則是真正意義上的業務驅動,我們要把業務做閉環,用數據來做決策。
其次,行業數字化。我們最終的目標是讓生態和行業在線。低代碼平臺上面必須得有業務的特徵、行業的特徵。當我們進入到某個行業裡後,還有一個命題必須得解,就是業務集成、系統打通、數據的互聯互通。
釘釘宜搭3.0階段的新挑戰是要讓行業數字化起來,我們要證明低代碼平臺是可以成功的,是有業務結果的,所以我們要做很多事情。
這就帶來了3.0階段的第三個特徵:雲釘一體。
1)我們把門檻降到足夠低,因為最終我們客戶要的是業務。低代碼平臺封裝了雲計算的能力,可以讓雲真正地平易近人。客戶為什麼買單?為他想要的業務系統買單,他不需要懂,但可以感受到雲帶給他的技術價值。
2)我們客戶有很多的系統,包括我們釘釘上非常多的應用也受到很多客戶的喜歡,但是這些系統和應用都是單點的,他們的訴求是如何把這些系統和應用的數據融會貫通起來。
一個簡單的例子,企業要給人打績效,除了看考勤系統,還要看工作產出,就需要一個業務系統首先讓工作數字化,然後產生的數據和考勤數據合在一起做績效考核。 我們堅信,釘釘加上低代碼,它可以成為企業使用雲的一個全新界面。 我們不再是往客戶那邊簡單輸出,而是藉助低代碼平臺,藉助一整個業務解決方案,去幫助客戶實現業務定製的價值。
釘釘低代碼平臺在製造業領域的實踐
當我們進入行業之後,發現非常多的場景、業務是沒有數字化的。如上圖左側的照片所示,他們的工序管理就是用這些紙質的卡,而且他們還覺得很好用,不會輕易變化。
對於這種單點場景來說,其實低代碼平臺可以非常快速地實現數字化。 但是我們在製造業希望要深耕的是什麼呢?解決單點問題肯定不夠。這就是為什麼我們需要去打造低代碼的行業解決方案。
圖上中間這一塊,圍繞著製造業的“產、供、銷”管理一體化,有非常多的應用場景。整個製造業的解決方案裡面可能有幾十個、甚至上百個的產品,等著我們用低代碼的方式去實現。
中間這塊應用場景是產生數據,其實真正的價值在於上層,低代碼平臺實現了業務閉環之後,會產生大量的數據, 通過數據的分析、數據的展現,幫助我們的客戶來做決策分析。這是低代碼平臺必須要解決的:不只是生產數據,而是讓數據能夠發揮價值。
另外,製造業有一個非常強的訴求是應用互聯和IOT,設備要萬物互聯。這些都必須通過低代碼平臺,用連接集成能力去把它做起來。最終低代碼平臺是能去解決一整個行業的數字化轉型。
釘釘宜搭將來不再是作為獨立的低代碼產品,不是簡單地做產品的商業化,而是要成為低代碼基礎設施的提供者,我們會有非常多的生態夥伴。
有些夥伴以前想要做一個SaaS,想都不敢想,因為以前To B的SaaS門檻很高,沒有幾十人的研發團隊是做不出一個優秀產品的。但是低代碼平臺可以把門檻降到足夠低,只需要一個小型、有一定開發能力的團隊,就可以打造出真正屬於這個團隊自己的行業級產品,這是低代碼的優勢。我們和夥伴們講,希望你們用釘釘宜搭平臺打造出屬於你們的東西。
低代碼平臺上的應用和產品優勢不止於此。它原生於低代碼PaaS平臺,天然具備擴展、定製的能力。我們用低代碼平臺打造出來的產品能夠擁抱變化,客戶提什麼需求都沒問題,可以快速定製修改,甚至所見即所得,這是我們希望達到的目標。這已經不是願景了,因為包括釘釘宜搭在內,低代碼平臺正在實現這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