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點讀書,  感情

關係再好,這4種人的忙也不能幫

關係再好,這4種人的忙也不能幫

從小我們一直被教導親人朋友之間應該互相幫助,但是長大之後見得人越多,經歷得越多,就越覺得幫助人這種事,也是要看人下菜碟的。

有四種人,哪怕跟他們的關係再好,忙也不能隨便幫。

1

不懂感恩的人

唐玄宗時期,薊門有個和尚名字叫惠達。為人忠厚老實,家中有錢,因為羨慕另一位和尚夜光的才學,便與其交了朋友。

當時,玄宗皇帝信佛崇仙,到處訪求和尚和方士。夜光非常想去京城活動,以期得到皇帝的賞識。無奈囊中羞澀,便整天長籲短嘆,很不開心。

惠達和尚理解夜光的心情,便送他七十萬錢,資助他去長安求見玄宗皇帝。

夜光到了京城,通過賄路某公主而很快見到了唐玄宗,並得到重用。

惠達聽到夜光被重用的消息,非常高興,便帶了很多禮物到京城去探望夜光,並向他表示祝賀。

哪想夜光聽說惠達來看他,覺得惠達是來向他討錢的,心中大為不悅,言談十分冷落。

惠達看出夜光的心思,只住了一天,就告辭而歸。夜光怕惠達再來,就給薊門的駐軍首領寫封密信,說惠達來京告他謀反,讓其小心。

駐軍首領接信後大怒,立即將惠達抓了起來,不由分說,立斃帳下。

農夫與蛇的故事,從來就不止一個版本。它在每個地方,每個朝代,都不停發生著。

許多時候,我們設身處地為別人著想,換來的卻是別人近似冷酷的漠視。

由此可見,對於不懂感恩、心底不善的人,無論你幫助他多少次,他都會覺得這是你應該做的,你的付出並不能得到任何的回饋。

因為他們時時刻刻以自我為中心,心里惦記的永遠是自己的一點蠅頭小利。

求人幫忙時語氣理所當然,被人拒絕後心懷恨意,受到幫助後人間蒸發,這些都是不懂感恩的表現。

這樣的人,就不要去試圖捂熱他的心了,結果只會是徒勞無功。

2

不講誠信的人

孔子在《論語·為政》中寫道:“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輗,小車無軏,其何以行之哉?”

意思是,人要是失去了信用或不講信用,不知道他還可以做什麽?就像車沒有車轅與軛相連接的木銷子,它靠什麽行走呢?

誠信是一個人最重要的品質,也是判斷對方是否值得交心,是否值得幫助的一道標準。

我們家有個遠方的姨媽,人到中年沈迷賭博欠了一屁股債。

最開始的幾次,她的父母出面替她還了錢,她滿口答應要戒賭,但是每回都沒做到。

後來父母對她失望不再管她,她開始像親戚朋友借錢,今天借一千,明天借五百。借的時候信誓旦旦說一個月內就還,結果一次都沒有按時過。

到最後親戚朋友也不願意再幫助她,她借錢甚至借到我們這些小輩頭上。

當時父母是這麽對我說的:“你借也可以,就當全了親戚情分。但是錢數要控制在收不回來也不會心疼的程度。還有不要再幫她第二次了。”

不講誠信的人,求人幫助許諾時說得天花亂墜,各種誓言隨口就來。一旦獲得幫助,馬上出爾反爾。

幫助這樣的人,無論是出於好心,還是利益交換,最後都只會落得一場空。

3

自卑狹隘的人

幫助心胸寬廣的人,會收獲對方的感激。但幫助一個自卑狹隘的人,可能收獲的就是對方的嫉妒,甚至恨意。

自卑狹隘的人往往有一個共同點:見不得別人過得比自己好。

而當這個過得比自己好的人幫了他一把時,他可能會產生自尊防禦的機制,別人越幫,他越覺得別人是在炫耀,從而滋生出無數的負面情緒。

東野圭吾的《惡意》就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

日高跟野野口是學生時代的朋友,兩個人都懷著作家夢。成年之後日高率先實現了自己的夢想,成為受人尊敬的作家,而野野口卻一直郁郁不得誌。

日高為了幫助野野口實現理想,為他引薦了一份兒童文學方面的工作,在生活中更是處處幫助野野口。哪怕野野口曾經在學生時期跟其他人一起欺淩過日高,日高也選擇了不計前嫌。

但野野口回報了日高什麽呢?

他謀殺了日高,並且試圖抹殺日高之前的一切榮譽和努力,將他所有的成就據為己有。

只因為他嫉妒,而這嫉妒使他內心的惡意無限膨脹。

我就是恨你,明明你是我最親密的朋友,明明你是那麽善良,明明你知道我猥瑣的過去還幫我保密,明明你一直在幫我實現理想。

可我就是恨你。

一開始是羨慕,然後是嫉妒,最後就是恨。

對於自卑狹隘的人而言,你的善良是諷刺,你的幫助是施舍,你的寬容是嘲笑。

你為他做的一切,都可能成為他反過來傷害你的借口,甚至緣由。

他們生活在陰溝里,想的不是如何靠自己的努力爬出去,而是怎麽把伸手拉自己一把的那個人也拽下來。

這樣自卑狹隘且滿心陰暗的人,不值得你浪費自己的好意。

4

得寸進尺的人

2002年時,孫儷曾經幫助過重慶衛視播出的一檔《希望在山區》的節目中出現的一名高一學生。這名學生名叫向海清,因為家境貧困,所以求學之路頗為艱難。

孫儷遇到了他,決定資助他上大學,並每月按時寄給他500元的生活費。

在2002年時,500元已經足以負擔大學生一個月的開銷了。

但在上大學之後,向海清的欲望已經不止於“求學”。談戀愛,換手機,開銷變得越來越大。而且在明明獲得了助學金的情況下依然在短時間內不止一次向孫儷母女開口要錢。

在孫儷得知一切,停止對他的資助之後,他寫了一封長達6000字的長信公開批判孫儷無情。

數年的資助之情,最後只換來一場鬧劇。

《循環人脈法則》一書中有寫道:

我們在遇到困難時總會希望於人能來幫我們一把,讓我們渡過難關,這也是人之常情。但是有些人總是存在極深的依賴心理——他們總是期待著別人的幫助。

這是人們經常持有的一個最大謬見,就是以為他們永遠會從別人不斷的幫助中獲益。

生活中這樣的例子數不勝數:你幫了一個小忙,讓對方嘗到了甜頭,以後的日子ta就會來無止境地求你幫忙,而且提的要求越來越過分。

今天蹭一口飯,明天借一點錢,發展到後來可能就會住到你家里讓你負責他的後半生。

對於這種索求無度,得寸進尺的人,最好的辦法就是在察覺他的意圖之後果斷拒絕,或是在幫助的同時要求有所回報,讓對方明白你的善意不是可以被不斷利用的,才能有效地避免被不斷糾纏的風險。

與人為善是種美德,但是為善之前,應該仔細辨別對方是否值得。

對不值得的人釋出善意,既傷錢,又傷感情。更有甚者,你的善良會被有心人利用,成為傷害他人的利刃。

善良,應該帶著理智,也帶著鋒芒。該拒絕時,就當機立斷地拒絕。不要為著面子,而羞於開口。

像網上那句流行語說得那樣:不要不好意思拒絕別人,反正好意思為難你的,都不是什麽好人。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